20 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二次大规模的购并潮,在当时产业内部分工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之间通过横向购并和纵向购并并举方式以获得市场的优势地位。1960 年代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实行制造业开放战略,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投资,1980 年代,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大规模制造业投资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产品生产、出口和FDI 之间的关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产品的创新和成熟程度来分析企业产品生产、出口和FDI 之间的关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源于Vernon(1966),后被Krugman(1979)、Grossman 与Helpman(1991a,1991b)等数理化,而Helpman等学者则通过将技术、质量和创新内生化而将单一任务产品生命周期内生化。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转型改革以及许多国家服务业的开放,全球FDI 继续扩张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生产产品的形式也从产品的梯度转移到产品的同步生产和销售,Antras(2004)就是讨论不完全合约框架下考虑了多任务产品的生命周期演进问题。
由于市场扩大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转型经济大国的开放使FDI流向和流量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原来FDI 主要流入和集中在发达国家经济体,向发达国家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二者并重的转变。据UNCTAD的统计,1990年全球FDI存量为2.2万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存量分别为1.69 万亿美元和0.51 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76.8%和23.2%;2015年,全球FDI存量增长至25 万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的FDI存量为16万亿美元,占比下降至64.1%;而发展中经济体的存量达8.37 万亿美元,占比则上升到33.5%[1]。第二,发展中国家逐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导致FDI流入在国别层面上呈进一步分散化趋势。全球二次松绑带来生产工序的进一步细分,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参与产品线某些工序和环节的生产加工,与1990 年相比,2015 年世界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的FDI存量占全球比重出现了上升,这表明FDI 流入在国别层面上的分散化趋势日益明显,1990—2015 年间全球各国FDI 存量标准差值的逐步上升(图4-1),进一步佐证了上述判断。第三,凭借生产成本和市场容量优势,中国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从1994 年开始,中国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吸引FDI首位;中国FDI存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0.94%上升到2015 年的4.89%(图4-2),排名从1990 年的全球第17 位上升到2015 年的第4 位。
图4-1 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FDI 存量占比变化(1990—2015 年)(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系列《世界投资报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Annex Tables)。
图4-2 中国FDI 存量及占全球比重变化(1990—2015 年)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系列《世界投资报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Annex Tabl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