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以货物贸易为主,因而本书从货物进出口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基本特征(图1-8)。
资源型贸易国家包括燃料、矿产品出口型和农产品出口型国家。其中,燃料、矿产品出口型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最为普遍的贸易国家类型,共有25 个国家属于这种类型(占全部国家数量的39.68%),主要分布在西亚、东欧、中亚等区域,以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为主,全球十大原油出口国中有7 个集中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沙特、俄罗斯、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印度尼西亚、伊拉克),这些国家高度依赖于燃料、矿产品出口,这些产品在其全部出口中的比重普遍在60%以上,个别国家的出口占比甚至达到99%,这些国家主要通过资源型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初级产品在其出口增加值的比重非常高,而且主要通过前向联系(Forward Participation)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俄罗斯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见专栏1.1)。
图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货物贸易类型
资料来源:WTO Merchandise trade database,其中的产品分类按照WTO 商品大类(9 大类)划分,资源出口包括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复杂制造包括办公和电信设备、化工产品、医药品和汽车;简单制造包括纺织品、服装和钢铁。资源出口、复杂制造和简单制造类出口之后小于100%,剩余的为除该分类9种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图中序号为分类类别编号(根据聚类分析法随机生成),每一类别的百分比是这个类别所有国家百分比的平均数。
专栏1.1 资源型贸易典型国— —俄罗斯
俄罗斯是资源型贸易国的典型代表,从其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看,根据WTO-GVC 统计工作组的测算,俄罗斯的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GVCParticipation Index)为51.8%,其中前向参与(Forward Participation)指数为38.1%,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3.1%和24.2%),后向参与(Backward Participation)指数仅为13.7%,这表明俄罗斯主要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初级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而在较少接受其他国家提供的中间品投入进行进一步加工制造。俄罗斯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决定了其进出口贸易流量流向和贸易品种。
在出口贸易方面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领域,工业品方面的出口贸易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进口贸易方面,则以工业品(从低技术到高技术)为主。2015 年俄罗斯出口前十大HS2 位编码商品中,第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62.8%,其他如钢铁、肥料、铝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铜及其制品等在出口中的占比都较高。在俄罗斯进口前十大HS2 位编码商品中,第84、85 和87章在俄罗斯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分别为18.7%、11.5%和8.4%,是进口额最大的三类商品。
从贸易伙伴国来看,俄罗斯出口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国为荷兰(11.69%)、中国(8.24%)、意大利(4.71 %)、德国(4.63 %)、日本(4.19%)等,这些伙伴国主要以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有较大需求的大国为主,由于荷兰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转国,因此俄罗斯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能源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荷兰转口至其他各国。进口前十大伙伴国包括:中国(19.26%)、德国(10.39%)、美国(6.29%)、白罗斯(4.37%)、意大利(4.34%)等,这几个国家中除了白罗斯外(白罗斯对俄罗斯出口第一大类商品为HS4 章乳制品)都是工业国。因此,从贸易流量流向来看,俄罗斯基本上形成了对中国、欧盟等工业国出口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然后再从这些国家进口工业品的贸易分工格局。
另外一种资源型贸易国家为农产品出口型国家,属于农业要素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农产品出口型国家仅有5 个(占全部国家数量的7.94%),主要分布在东欧、中亚和南亚地区,东欧的乌克兰最为典型,乌克兰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占其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40%,目前为全球第三大粮食出口大国。
65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24 个国家(占全部国家的36.92%)属于制造型贸易国,主要分布在中东欧(10 个)、东南亚(6 个)、南亚(5 个)、西亚(3 个),从制成品出口品种的技术含量来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复杂制造型和简单制造型出口国。
复杂制造型出口国家主要包括捷克等9 个中东欧国家、马来西亚等4 个东南亚国家和以色列等3 个西亚国家。捷克、波兰、匈牙利等部分中东欧国家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基础,且其作为欧盟成员国,已经深度融入欧盟区域价值链,在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参与复杂产品供应链生产,主要与跨国公司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形成的区域价值链有关,带来了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产品及零部件的大量出口。(www.daowen.com)
简单制造型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2 个)和南亚(5 个)等区域。这些国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国家的转移,这些国家在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制造业方面的成本优势凸显,反映在出口贸易结构中,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等简单制造产品出口的比例很高。因为经济体量相对较大,印度和越南成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见专栏1.2),与资源型国家相比,制造型国家主要通过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Backward Participation)进入全球价值链。
专栏1.2 制造型贸易典型国— —印度
目前,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65 个国家中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2016 年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 170 亿美元,其中出口约2 603 亿美元,进口3 567 亿美元。
尽管与印度的国家规模和经济体量相比,其出口贸易额还明显偏小,但随着印度政府日益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其出口产品品种呈现多样化。除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外,化工产品、纺织品服装、医药、汽车、钢铁等都是其主要的出口大类商品,尤其在纺织服装业方面,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外迁,印度作为亚洲重要的纺织工业大国,在产业规模和贸易规模方面有较大的提升,2015年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到13.7%,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重接近5%。
与俄罗斯等资源型贸易国不同,近年来印度作为制造型贸易大国在全球价值链(GVC)的参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根据WTO- GVC 统计工作组的测算,2011 年印度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The GVCParticipation Index)为43.1%,尽管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8.6%)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8%)相比略低,但是近十几年来印度的GVC 参与度指数增长迅速,从1995—2011 年,印度的GVC 参与度指数年均增长率达到21.2%,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1%的年均增长率和发达国家平均为8%的年均增长率。图1所示为印度GVC参与度指数及年均增长率。
从印度总出口中三大产业的国内和国外部分增加值贡献度来看,印度在制造业(制成品)中的国外增加值贡献度达到了36.1 %,表明印度在制造品出口中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印度在参与GVC 后向联系的主要涉及行业是石化产业和制造业,主要涉及国家是美国、沙特和中国。这说明,印度出口产业中有相当比重的产品(例如石化原料和工业品中的中间品)来自这三个国家。具体见表1。
图1 印度GVC 参与度指数及年均增长率(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WTO 官网发布的GVC 国别资料整理。
表1 印度总出口中的国内和国外部分的增加值贡献度(三大类产品) (%)
数据来源:WTO-Trade in value-added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statistical profile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