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锴
2015年初的一天,我正在遥远的纽约伊萨卡,置身于繁忙的学习和研究之中。微信群里大家彼此相告WISE即将迎来十周岁的生日,并向各界征集纪念文章。刹那间我的思绪涌回了以前的那个海滨之城、花园之城,那里的碧水蓝天、花团锦簇,还有我曾居住过的凌云公寓,吃过的美味沙茶面……是呵,好久没有再品尝到闽南的味道了。
回顾我走过的路,从故乡温州北上哈尔滨,再南下厦门,并在此度过了三年时光。这段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09年夏天,我来到厦门参加WISE“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学、金融学暑期夏令营”,自此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我放弃了多所学校的录取机会,转而投身于这所倡导先进教育理念、进行严格学术训练的研究院。多年之后我才发现,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和研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半源自WISE的课程。
我非常感激WISE的三位授业导师,他们的学识和风范深深影响了我。记得在选导师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韩乾老师竟是我的校友。他本科就读于遥远北国的哈工大,一所以“三海一核”专业著称的高校。于是,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韩老师作为我的导师。从此,我正式走上了金融研究之路。“韩门”下的一群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每周都会召开小组学习会,讨论文献中的重要成果,学习其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记得2011年3月的一次讨论会,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才把论文讲完。我们大家觉得时间太晚了,请韩老师先回去休息,但老师坚持要等我们的讨论结束后再走。等我们从教室里出来的时候,经济楼里已经灯火灿烂,我们仍意犹未尽地边走边聊。这段激情澎湃的岁月,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
2012年的夏天,我有幸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金融专家项目”的助理,被安排在上交所的研究发展部,协助洪永淼和韩乾老师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我由此与韩老师有了更多生活上的接触和交流。我们在上交所一起构思创作,一步一步地完成申请计划书的预定项目。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也常听韩老师聊他在美国的经历。这些观感,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我。夏去冬来,在上海的半年里我白天在部门工作,晚上回到住处开始准备托福考试、撰写申请材料,一切都是靠自己完成的。当我请求韩老师为我写推荐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过了一个星期,我收到了一封两页A4纸长的推荐信。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了信任的分量。这封至关重要的推荐信为我打开了梦想之门,让我有机会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夏,我们重回上海证券交易所结题。在即将分别的夜晚,韩老师请了蓝晔、吴博强、欧阳依凡为我饯行。浦东璀璨的星空,成为我赴美前最开心的记忆。(www.daowen.com)
我的另一位导师陈海强教授也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2011年夏,陈老师刚回大陆任教,我们在韩老师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那时我暑假留在学校里没回家,有很多空余时间,因此陈老师请我当他的研究助理,我高兴地答应了。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正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原本我只是想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但陈老师看到我写的初稿之后十分满意,认为应该发表到更高层次的期刊上去。于是,我将全文改写成英文,顺利地刊发在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上,并引起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关注。初尝甜头,我又小心翼翼地拿出本科四年级时为申请夏令营而撰写的一篇公司金融论文请陈老师审阅。陈老师在看了我的文章之后,提出了三点详细意见,均切中要害。在遵照陈老师的意见修改并完善之后,我的这篇习作后来发表在《金融研究》上。在一年的助研工作中,我为陈老师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计量经济学知识所折服。他可以告诉我应采用何种计量方法去实现目标,并判断文章是否达到发表的质量要求。这些素养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积累,可以说是一本无字之书。能亲耳聆听这些宝贵教诲,使我受益终身。
在WISE学习期间,我也感受到了洪永淼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洪老师所开的讲座总是场场爆满,他谈经济学的思维,谈中美教育的差异,谈为人、为学的品质。在繁重的课业压力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克服困难。WISE每半个月一次的Teatime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在这里能够见到世界各地的学者,并与之面对面交流。这些优良的传统都保持了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记得2013年6月中旬,在即将离开厦门大学的前夕,我在洪老师的办公室里拜访了他,只见宽大的书桌上堆满了书籍资料。当我起身准备告别的时候,洪老师赠送给我一本他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计量经济学》,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留念。这份珍贵的礼物一直收藏在我的书柜中。
光阴荏苒,来到北美已经快一年半了。伊萨卡一年中的一半是冬天,一半是夏天,真的和哈尔滨十分相似。离开故土在异国他乡求学,这种恋旧怀乡之情唯有自己才体会最深。附录一首拙作,权当作我给WISE的一份生日献礼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