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攻坚和互联网普及化相互重叠交错的形势下,地方上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上马因牵涉民众的根本利益,尽管可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引擎或能够有效提升地方形象,却也常常引发舆情表达的高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作为纲领性文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这无疑为网络时代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加强相关问题的舆情分析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指明了方向。
政府重大项目涉及规划、立项、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等步骤。虽由地方政府主导决策和实施,但因涉及利益相关方多、项目投资巨大、开发建设时间长、标准和技术含量高,建设中可能蕴含着各类风险,所以常会聚合庞大的关注流,也容易形成舆情波动[1]。该类项目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资金投入巨大
重大项目常涉及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化工工程、水利工程等建设内容,因此需要政府投入动辄千万元、上亿元、数十亿元甚至更多的资金。
(2)建设时间长
重大项目工程复杂,耗用人力多,往往从立项、投资、建设到投入运营,会经历少则数月、多则数年的建设过程,因此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项目的建设常关乎地方经济、民计民生或政府形象
化工、水力、电力、造纸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上马常会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甚至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道桥建设、地铁修建等项目,会改善当地的出行状况。景观建筑、古城再造等关乎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也被某些地方政府作为提升政府形象,扩大宣传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www.daowen.com)
(4)民众对一些项目往往存在认知盲区
像道桥修建或拆除、污水处理厂的修建等重大项目,因其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复杂性,大部分普通百姓单凭现有知识,不能够对项目进行完全科学、理性和系统的解读与评判。
(5)一些重大项目中存在潜在风险
诸如化工、水电、造纸、立交桥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会存在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居住安全、地质次生灾害等潜在风险,如采取严密措施和严格标准,可以有效防范或控制在一定的安全值内,像PX等化工项目就存在可控的风险。但风险多大,如何防控,一旦防控失败如何补救等问题,如果不加权威解释和有效沟通,也不会被大部分民众所掌握和理解。
(6)涉及大量民众的切身利益
这类项目往往发生在普通民众的身边,会和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居住权利、健康权利、物质利益、安全感受、人文情怀等民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使民众不能不重视。
在当前政府重大项目运行常引发舆情聚变、互联网普及化引导社会进入全民麦克风时代、相关问题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面认识项目舆情发生的新背景、新特点与新情况,着力提高各级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