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携手创业,为同伴共赢

携手创业,为同伴共赢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翻阅很多创业案例时,发现有不少人是因为愿意和好伙伴一起奋斗,而加入了创业团队。可见,有不少创业者是为了能够和好伙伴在一起奋斗,选择了一起创业。其实,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些人可以作为好朋友,但难以成为一起创业的“好伙伴”,对此,创业者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那些好伙伴们手拉着手创业的,类似的教训应该予以吸取。总之,我们上面归纳的4类“好伙伴”,是在普遍意义上而言的。

携手创业,为同伴共赢

我们在翻阅很多创业案例时,发现有不少人是因为愿意和好伙伴一起奋斗,而加入了创业团队。比如,俞敏洪创业时,说服了自己的两个好伙伴徐小平和王强来加盟一起创业;柳传志创业时,带了10位关系不错的同事一起创业;比尔·盖茨创业时,和自己的好伙伴保罗·艾伦一起开创了微软公司;史蒂夫创业时,与自己的好伙伴沃兹尼亚克一起创立了苹果公司等。可见,有不少创业者是为了能够和好伙伴在一起奋斗,选择了一起创业。

一般来说,在选择与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创业时,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相互熟悉,互相信任,这是“共同创业”的前提;二是各有特长,合理分工,这是创业团队组成的基石;三是有一个明确的、获得大家认可的“带头人”,这是“共同创业”的关键

其实,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些人可以作为好朋友,但难以成为一起创业的“好伙伴”,对此,创业者要有清醒的认识。我曾经见过三位在一起很要好的人,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长大后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彼此引为“知己”。后来,他们决定在一起创业做些事情,由于当时搞客运比较赚钱,他们就合资买了一辆大巴车,经营客运。其中,甲是负责人兼司机,而且负责管钱(掌管财务),为人精明干练;乙是司机兼售票员,是典型的老好人类型,比较能包容;丙是售票员,为人比较直率。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配合得很默契,生意也越来越好。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他们在经营中所做的贡献大小不一样,甲分得的钱财相对较多;乙由于生性朴实,对钱财分配向来没有什么意见;丙一开始倒也没说什么,结果丙的家人知道后,就经常在丙的面前搬弄是非,由于丙性情直率,便有一次当面质问甲是否多贪了钱财。这一来,甲和丙之间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此后,丙与甲又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冲突,其中有一次竟然是亲自把客车的玻璃全部砸坏,而且口中叫嚣:“大不了都不赚钱!”这一来,三个人在一起实在没办法合作,只得将客车低价处理,他们的创业宣告失败,还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这个案例中的三个人虽是多年的“好伙伴”,然而,在其中个别当事人的家属不明就里的搬弄是非下,他们的合作出现罅隙,最终合作宣告失败。对于那些好伙伴们手拉着手创业的,类似的教训应该予以吸取。

通常情况下,一起创业的好伙伴们大概包括以下4种类型:

1.原本就是上下级关系的人员

坦率地说,这种类型的人员非常适合“共同创业”,由于他们之前是上下级关系,彼此非常熟悉、信任,而且团队的领导又是以前的“领导”,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都会很强。比如,牛根生创立蒙牛乳业时,就是和自己原来的众多“部下”一起创业的。(www.daowen.com)

2.中学(初中、高中)同学

相对来说,小学时代,大家都还未成长记事,同学感情往往谈不上多深;大学时代,同学们来自天南海北,毕业后又匆匆离开,在校期间彼此又往往以“自学”为主,能结下较深情谊的较少,毕业后,很多人越来越“现实”,更加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而在中学时代,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探讨问题,形成的感情往往最为纯真和质朴,也是很多人心中最难以割舍、最难以忘却的记忆。所以,一般来说,由中学同学组成的团队在感情上通常比较坚固,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会较大。

3.老乡

中国人自古注重“亲不亲故乡人”,非常在意“老乡”和“地缘”因素,基于老乡形成的“创业团队”,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类似于曾国藩的“湘军”模式。一般来说,“老乡团队”在一开始就要规划好内部分工与秩序,以避免后期内部争斗。

4.同一批进公司的新员工

大学生刚毕业后,第一次进入一家企业就职,往往会在一起进行岗前培训、集中实习等,其间甚至住宿、吃饭都会在一起,增强了彼此的互相认知,也为以后“共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上面归纳的4类“好伙伴”,是在普遍意义上而言的。创业者们在具体探讨一起创业的可行性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