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化腾:腾讯的颠覆之路

马化腾:腾讯的颠覆之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马化腾看来,企业从内部自我打破现状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更主动。对于马化腾来说,在市场巨变以前,腾讯一定要让公司内部不同的工作团队研发可能颠覆自己的新产品,让自己内部的团队互相竞争,赢家胜出。正是因为马化腾不惧“自我颠覆”,从内部再研发出有可能超越,甚至代替QQ的微信,使得腾讯度过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一道重要的坎儿。基于此,马化腾提倡企业要“自我颠覆”“要给自己多一个准备”。

在广东省东部,有一个著名的华侨之乡,它叫“汕头”。在汕头,海外华侨占当地人口的60%以上,马化腾便出生在这里。1998年,在深圳大学毕业后5年的马化腾,选择了自己长期工作的电信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并与好友注册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并在稍后接受风险资金注入。腾讯刚开始的主营业务是寻呼台、无线寻呼方案等,不久,马化腾看到不少互联网公司有意向做即时通信项目,便认为这个领域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在1999年2月,马化腾带领团队仿照ICQ软件开发了OICQ,立即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这使得OICQ“抢”了很多ICQ的用户群,尤其是中国大陆的用户。

为此,创业不久的腾讯惹上了一场官司,ICQ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腾讯,最终,腾讯被判定败诉,要求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并归还OICQ域名给ICQ公司,还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从此,腾讯便使用了QQ这个名称,也就是今天获“最多人同时在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QQ。

然而,祸不单行。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由于不少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不明朗,风险资本变得更加谨慎,使得不少互联网公司陷入倒闭狂潮。当时,腾讯也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尤其在面临资金困难时,马化腾曾险些把开发出的Q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结果由于买主认为QQ“不值”这个价钱,才使得这笔买卖告吹。

想卖QQ又卖不掉,接下来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QQ的用户数量增长却很快。比如,1999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达100万;2000年4月,QQ用户注册数达到500万;2000年6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千万。然而,用户数越多,运营QQ所需的投入就越大,因为起码来说,腾讯需要换购性能更佳的服务器来支撑QQ的运行。

没有办法,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亲自拿着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到处寻找国内外风险投资,最后终于获得了第一笔投资,使得腾讯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2001年2月,腾讯QQ注册用户数增至5000万;2002年3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2004年4月,QQ注册用户数突破3亿;2004年6月,马化腾带领腾讯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使腾讯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www.daowen.com)

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马化腾非常重视内部突破。比如,就在QQ作为一款即时聊天软件风靡市场时,马化腾又先后推出“QQ游戏”“QQ幻想”“QQ空间”以及“手机QQ”,尤其是在2011年1月推出“微信”,进一步捍卫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时通信软件服务商霸主的市场地位。

马化腾认为,无论任何企业,都要时时有危机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不够努力,无论其曾经多么辉煌,其市场地位都有可能被取代,比如诺基亚黑莓等公司。市场上流行的很多产品并不意味着永远流行,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诺基亚手机,如今在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基于此,如果我们推出的一款产品还不够完美,无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我们将面临要么来自外力将现状打破,要么我们自己从内部开始打破现状。在马化腾看来,企业从内部自我打破现状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更主动。

为此,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际,在微博风起之时,在很多人议论“QQ的明天会怎样”时,马化腾在腾讯内部成立了微信团队,负责开发微信业务。对于马化腾来说,在市场巨变以前,腾讯一定要让公司内部不同的工作团队研发可能颠覆自己的新产品,让自己内部的团队互相竞争,赢家胜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还是“腾讯”的,产品可以变,但产品的主人不会变。其实,正如马化腾后来总结的那样,如果微信这样的产品不是由腾讯研发推广出来,而是由其他公司研发出来,腾讯很有可能“根本就挡不住”,并使得自己以前的积累“灰飞烟灭”。正是因为马化腾不惧“自我颠覆”,从内部再研发出有可能超越,甚至代替QQ的微信,使得腾讯度过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一道重要的坎儿。

基于此,马化腾提倡企业要“自我颠覆”“要给自己多一个准备”。对于创业者来说,更要时时关注市场、关注自己的产品是否需要继续改良。当自己的产品无法改良时,企业不要坐等被外部产品取代和颠覆,而是要注重“自我颠覆”,从而使自己再焕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