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通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柳传志当初带着10个人创办联想时,虽然中科院给他投资20万元,但对于想做电脑行业的柳传志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因为当时在市场上,一台电脑的价格高达7万元,20万元顶多买3台电脑。任正非创立华为时,手头仅有资金2万元。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东拼西凑来50万创业资金,这在被视为“烧钱”的互联网行业,显然数量也是很少的。可见,很多创业者,哪怕是今天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不易的。
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尤其是资金链的薄弱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可谓是企业的“血液”,创业者必须做好成本管理,才不至于让企业“血竭而死”。在成本管理方面,企业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积极地为企业寻找利益增长点。
比如说,柳传志在创业之初,看着微薄的创业资金,他与他的团队一时不知做什么才好。由于公司每天都需要开支,每天都会有成本增加,所以如果没有收入,等待公司的唯一命运就是“关门大吉”。
当时没办法,柳传志带着团队做起了“倒爷”“板爷”,比如倒腾些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等产品,然后几个人拉着平板车到中关村去卖。不料“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柳传志一行人艰难度日时,柳传志为了倒腾彩电赚个好价钱,结果给骗子汇款14万元,这笔钱可谓“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联想顿时更加艰难。在创业后的第一年,柳传志经过不断摸索,决定将倪光南院士开发的“汉字系统”(即后来风靡一时的“联想汉卡”)作为联想的主要产品进行销售,才使得联想在短短几个月里获得了40万元的毛利润,初步使得联想走上了发展的正道。(www.daowen.com)
任正非在华为创立之初,为了节省租金,在一个破旧的厂房里办公。当时为了争取宝贵的市场机会,40多岁的任正非亲自背着军绿色旧书包,乘坐廉价的火车拜会边疆某地电信局,问电信局的人买不买交换机。后来,任正非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后,立即投入巨资研发自有品牌的交换机,不仅为华为创造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还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马云在创业初期,经常独自担任业务人员,背着包到处“宣讲”电子商务,结果多次被人骂作“疯子”“骗子”。在谈到自己创业时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时,马云说:“我们每一分钱都用得非常仔细,公司的办公地点就选在了我的公寓里。”在马云团队的积极努力下,阿里巴巴逐渐为媒体、风险投资者所关注,在马云拒绝了38家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资商之后,在创业半年后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又在次年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这为阿里巴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撑。
总之,每个创业者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段难熬的时光,特别是在创业行为尚未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时,新创的企业普遍会面临资金困难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创业者虽然继续憧憬“明天更美好”很重要,但是“活在当下”更重要。为此,创业者要做好成本管控,同时还要为企业发展寻找多条“输血管道”,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创业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预期目标,要牢牢守住发展的主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