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要求,南部县持续推进长效产业发展,不断做细做实群众增收的加法。在抓好稳定增收“大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当期见效的“四小工程”。推动电商建设、旅游开发,持续用力稳定产业、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南部县产业发展“五方联盟”示意图
产业扶贫的难点是项目可持续性,即避免“运动式”产业发展方式,“运动式”产业扶贫往往以行政命令为动力,忽视了扶贫对象的意愿和主动性。南部县产业扶贫特点是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在不断发展中,根据群众意愿,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方式、方法,而政府主要是为贫困村、贫困群众“搭台”。南部县以创建“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充分释放党和政府赋予贫困群众的政策红利,尊重市场规律,想方设法在农业产业利益链上做“穷人的加法”,想方设法形成不靠行政命令、不靠慈善行为驱动的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的思路,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南部县198个贫困村都设立了30万元的产业扶持周转金,金融机构为每一户贫困户授信2万—5万元,让贫困群众摆脱了发展产业“缺资金”的困境。
定水镇位于南部县城近郊,距县城9千米,东接南隆镇,南靠肖家乡、寒坡乡、太华乡,西临大王镇、兴盛乡,北接阆中市、老鸦镇。广南高速公路南部段出入口与国道212线在定水场交汇而过,全镇辖26个村2个居委会228个社10个居民小组。西河、宝马河、哑巴河、鹿角溪河环抱全境,水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辖区面积54.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508.5亩,水田面积6145亩,旱地面积13363.5亩,总人口49797万人,耕地18435亩。镇政府驻地在定水镇上河街,方言主要为四川话(西南官话),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南部县组织贫困户到马鞍镇食用菌合作社考察学习,发展本地产业
从2014年开始,定水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工作,实现了全镇经济大跨越,各项工作名列全县前茅。定水镇龙凤村在扶贫脱贫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产业扶贫为主,通过扶智+扶志、党建扶贫、定点帮扶、医院健康扶贫等多元化途径扶贫,打造龙凤村脱贫致富新面貌,助力全面小康。
2016年2月底,四川省委组织部下派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教授的理学博士江华明到南部县定水镇龙凤村担任第一书记。江华明逐户走访,了解贫困原因,细化脱贫措施,做到真正精准扶贫;龙凤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培育主导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增收。来到龙凤村后,江华明扎根基层,念好扶贫经、打出扶贫组合拳,让当地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贫困户自愿申请户办产业、村“两委”审核贫困户办产业申请
要拔掉穷根,就必须培育主导产业。江华明心中一直认为,龙凤村山清水秀,毗邻南部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地理优势搞采摘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最为合适。接下来,村里还将引进蓝莓种植和白色乌鱼养殖业,在龙凤村建立起一个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
为了给村里找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培育发展内在动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致富,龙凤村村组干部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了农凤鸡品种,从南充市农科院引进了小米和薯的新品种。目前,全村养殖农凤鸡3000余只。紫薯和小米进行一年三季的旱地轮作,亩产值近5000元。该村将通过种养结合,建立起标准的农凤鸡饲养场和川东北小米基地、紫薯基地,建成了帮助村民持续增收的长效产业。
昆明市四川南部商会“万亩白芨回家乡”八尔湖种植基地
龙凤村还成立了农凤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并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帮助村民发展。通过合作社,搭建起技术、销售的完整平台,让村民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持续可靠增收。合作社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同时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的产品进行统一回购,并依据市场平均价实行保底分红。
位于八尔湖镇的脱贫奔康(珍稀林木)产业园
村子要脱贫致富,首先要将“扶智”与“扶志”结合,切实解决村民发展没信心、少技术的重要难题。在村子里,江华明积极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协调,组织开展对该村贫困户的集中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群众和留守儿童送上了生活和学习用品及慰问金;联系了4名大学生志愿者,到村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到2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起了多媒体培训室等。培训室除了开展农业种养技术培训,还进行自信自立、孝道文明等主题教育。自开班以来,培训室已通过远程电教的方式开展家禽、家禽养殖集中培训近10次,现场开展种植技能培训10余次,培训群众达200余人。龙凤村刚引进农凤鸡、小米、紫薯等项目时,村民认为新品种没有种养殖成功的经验、种养殖风险高,因此并不买账。但扶贫干部们面对村民的质疑并没有退缩,而是三天两头就往在村的党员家中跑,和他们谈政策、谈前景、谈脱贫致富路子,最终村里的党员带头把项目落实了下来。
脱贫奔康(肉鸡养殖)产业园
胡元臣自己脱贫后,还主动向周围群众宣传政策,传授种养殖技术,成立了“长坪镇元宝山养殖家庭农场”,带动了其他贫困户脱贫,深得当地群众喜爱,2016年还被推选为4社社长。长坪镇印山村土地贫瘠,条件艰苦,长期以来村民收入均以传统农业为主,老百姓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胡元臣自幼家庭贫穷,早早就背井离乡讨生活,由于自身无一技之长,在外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生活过得十分窘迫,妻子忍受不了贫困,2013年与他离婚,剩下他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此时的胡元臣家中一贫如洗,为了孩子念书,他只能选择回到老家,全家就蜗居在不到50平方米,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他偶尔在本地打打零工,无活可做的时候就务点农活,收入十分微薄,连儿子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也待在在家中,无所事事。面对爱人的离开、生活的困苦,他仿佛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没有了发展的动力。2014年印山村被识别为贫困村,县公积金办定点帮扶该村,宋大川主任主动攀上了这门穷亲。宋主任了解到胡元臣家具体情况后,经常到家与他深入沟通,不断鼓励他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并给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于这种愿吃苦耐劳的贫困户就是要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根据他缺技术、缺资金的致贫原因要在资金上支持、加大技能培训和实施危房改造。看到胡元臣大儿子成天待在家中,无事可作,宋主任联系到温州一家企业,介绍其到厂学习技术和就业,工资达4000元/月。针对胡元臣想发展产业又无资金的情况,宋主任主动联系到信用社为他争取了小额信贷资金2万元,又协调了产业扶持基金借款1万元,自己又帮胡元臣凑了2万元。胡元臣承包了荒山110亩,种植了丑柑、核桃、无花果、牡丹,并建起了孵化场,2017年顺利实现了脱贫。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不等不靠,勤劳致富,还能够感恩奋进,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如今的他不仅是为小家在忙,更是为大家在忙,他经常现身说法帮助村“两委”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入户宣传产业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实惠等,激发村民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积极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成为了村“两委”扶贫工作的好帮手。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胡元臣的勤劳朴实村民都看在眼里。在他刚落成的新建房里,胡元臣说出了一段虽平实但鼓舞人心的话:“我能够脱贫,都是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是我知道脱贫不能‘等靠要’,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日子一定越来越好的!我脱贫致富了,作为社长,我理应去帮助其他老百姓!”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肺腑誓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自信。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坚信,天道酬勤,只要靠着自己的双手积极向上,敢闯敢干,就一定能够成功。
村委会墙上宣传四小工程的标语
南部县立足留守贫困劳动力多为老弱妇孺的现状,坚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不刻意搞“大作品”,注重发展“小工程”。
县财政为贫困户每户安排产业扶持资金3000元,分户规划落实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作为长效产业多种经营模式的有益补充,促进贫困户快捷增收。
贫困户通过小养殖,根据本户实际饲养山羊
贫困户利用小庭院种植的“脆香甜”喜获丰收
政府引进龙头企业,把“带着贫困户一起干”作为土地流转和项目支持的前置条件,让“四小工程”搭上“脱贫奔康产业园”的“便车”,变千家万户的“小”为一村一品的“大”,实现了大产业与小工程“种苗同源、技术同标、生产同步、营销同路”,也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
“脱贫奔康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什么,贫困户的“四小工程”就跟进什么。发展肉鸡养殖的,就带着贫困户分户认养;发展柑橘的,就带着贫困户一起栽植。
县政府对2014年1667户、2015年4884户,共计6551户已脱贫户,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宗旨,使其稳步脱贫,防止返贫,按每户3000元标准补助,安排落实资金1965万元;对2016年拟脱贫户7420户、2016年新纳入应在2017年脱贫的贫困户1264户,共计8684户,按每户5000元标准安排落实资金4342万元。2017年,通过产业园区带动全县贫困户发展小养殖22788户、小庭院18298户、小作坊633户、小买卖963户。(www.daowen.com)
在“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土地流转协议》中明确规定,贫困户一家一户发展的“四小工程”,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管理。国公村成立柑橘合作社,种植良种柑橘“不知火”1100亩,113户贫困户利用自留地同步栽植“小庭院”87亩。
对贫困户“四小工程”的农产品,由龙头企业统一包装、统一贴牌、统一销售,实现生产经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梅家乡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六合”牌土鸡蛋生产合作社,带动了全乡12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2016年合作销售土鸡蛋130万枚,其中贫困户“小养殖”生产53万枚,户均增收4000元。
村民到贫困户兴办的小卖部选购商品
通过技术培训获得工作岗位的劳动力
南部县拥有131万人口,是人口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40万人在外务工。南部县坚持把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增收途径,全力实施有条件的贫困家庭每户培养一名大中专学生、一名技术明白人、一名劳务致富能干人的“三个一”培养工程。脱贫户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人的63%。
南部县多措并举,打造就业环境,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一是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开通“金保”专网,常态更新、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南部就业扶贫微信群,与投促、住建、交通等单位和18个县驻外商会、100多家县内企业建立连接,各村第一书记、劳动保障员负责在这些信息化平台上及时发布劳动力就业需求等信息,与企业进行“点菜式”需求对接。
全县3.7万名贫困劳动力中,县外就业19805人,县内就业13865人,稳定就业27957人,有调岗需求的5713人,有返乡创业意愿的1458人,有技能操作证或上岗证的6533人,有培训需求的15276人。
贫困户担任的巡河员正在捡拾河道的垃圾
八尔湖游客中心施工现场及示意图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务工议价能力。针对那些年轻且有一定文化,但因家庭贫困无力深造,导致“就业能力不强、岗位薪酬不高”的劳动力,南部县通过整合县内培训机构,分乡镇划片包干,定期开设挖掘机、数控等技能培训专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实行30人以上的“请人来校”,20人以上的“办班到乡”,10人以下的“送教进村”的政策对集中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由县就业局委托驻外商会聘请当地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对分散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动员其自主参加外地机构培训,凭发票回县内兑现补贴。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培训,只要达到标准的,都颁发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拓展议价空间。同时,县财政全面落实免餐饮费、住宿费、生活用具费、资料费、实习工装费、补助培训费、交通费的“五免二补”政策。2016年,县内共开办培训班54期,3716人通过培训实现持证上岗、稳定就业;委托18个南部驻外商会开展培训并发放技能证书2636人次,贫困劳动力月工资平均增加1300元。
三是以驻外商会为纽带广开务工渠道。对有一定传统技术,但“无门路不能外出打工”或“无依靠不敢外出打工”的贫困劳动力,南部县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大县的人力资源优势,在15个副省级(含)以上城市成立驻外商会,以商会为纽带,通过“亲帮亲”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商会纷纷成立就业扶贫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通过QQ、微信等方式每周发布一次用工信息,每月开展一次网上招聘,每季度开展一次“回乡招募”。2016年,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8643人。同时,贫困劳动力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商会第一时间开展依法维权服务,实现了“一座城有了南部商会,南部人就有了港湾,有了归属”。
比如,建兴镇一贫困劳动力在乌鲁木齐务工发生意外后,南部驻新疆商会第一时间介入,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专班,亲赴事发地提供维权服务,帮助贫困群众依法获得应有赔偿。
四是公开公正评定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帮助年龄大、无学历、无技术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按照“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的程序,公开评定贫困群众上岗人员,每月发放补贴400元。2016年,公开评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340人,向县环卫、园林等单位公开推荐就业316人。
注重产业间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齐发力,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重点推动旅游业和电商发展,增加贫困户就业渠道,稳定收入,帮助其实现稳步脱贫。
船游八尔湖
旅游业发展方面,实施旅游规划引导工程。南部县通过引进更新的理念和更好的人才,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旅游产业,并特别邀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团队对升钟湖、八尔湖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进行了景区内多个项目的包装打造和招商引资工作。对有条件的特色乡村、民俗院落、农业产业园区严格执行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南部县完成了旅游扶贫示范区各项配套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依托旅游扶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推行“五个一”(一份南部县民宿示范户信息卡,一块旅游扶贫示范村标志牌,一幅旅游扶贫示范村概况图,一张南部县旅游扶贫示范村自评表,一本旅游质量管理手册)模版,分解下达阶段性任务。
游客在八尔湖畔的农家乐品尝农家菜
南部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四大工程”。一是规划引领,在对全县198个贫困村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南部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2016—2020年南部县旅游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引进更新的理念和更好的人才,吸引更多的资金,邀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团队对升钟湖、八尔湖进行了规划设计,同时进行了景区内多个项目的包装打造和招商引资工作。对有条件的特色乡村、民俗院落、农业产业园区严格执行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二是示范带动,全年打造特色乡镇4个、精品村寨2个、民宿达标户33户、旅游专业合作社16个,安装了7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的标志牌及店招牌49块。
三是商品开发,依托农村专合组织,包装推出脆香甜柚、望月琵琶、三合一菌等农副土特产品10种,扶持培育钟树皮画、群龙剪纸等文化创意产品10种。
南部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电子商务南部特色馆
四是扶贫培训,以提升从业农民的服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为抓手,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培训,2017年累计完成培训1000多人次。
电商发展方面,有规划地进行电商培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利用社会现有电商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对培训机构、电商企业、政府机构组织的电商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和对群众电商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供场地租赁、资料制作、专家住宿、餐饮及讲课补贴等。计划培训电商精准扶贫人员800人次,建设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馆2个、体验直销店2个。
大力推广农产品电商,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引导支持乡镇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对开设网店销售农产品的商家给予一定的补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