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供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不足与挑战及改进建议

中国供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不足与挑战及改进建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将分别从中国面临的内外部因素对相应的不足与挑战予以分析。中国供给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不足与挑战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因素:下游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中南半岛错综复杂的政治、种族、宗教形势;域外国家的干扰;中国供给的总量和内容较为单一;有关宣传力度不够。因此,中国在提供相应水资源公共产品时需要谨慎分析、耐心决策。因此,彼此各异的国家对于水资源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自身实力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相应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但是,由于中国还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对于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相关经验还不够丰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难免会在提供相关公共产品时遇到一些挑战与挫折。下文将分别从中国面临的内外部因素对相应的不足与挑战予以分析。同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中国供给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不足与挑战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因素:下游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中南半岛错综复杂的政治、种族、宗教形势;域外国家的干扰;中国供给的总量和内容较为单一;有关宣传力度不够。

(1)下游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由于中国控制着素有“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区,因而相对于大多数周边邻国而言,中国对水资源的掌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这一特征在中南半岛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该地区的主要河流中,除湄南河之外,其余四条河流全部发源于中国。这就使得下游国家对于上游的中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担心,并且随着中国在相关河流上进行正常的筑坝作业,某些下游国家的担心日益增加。2016年湄公河干旱,不少下游国家将把矛头对准中国,声称是中国在上游地区修筑水坝导致下游干旱,即便当年3月中国开坝放水以缓解下游干旱,这种对于中国的指责仍然没有停止。

更为棘手的是,中国与越南之间围绕南海有关岛礁的归属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而越南作为中南半岛地区综合国力处于前列的中等强国,对老挝等国的政治、经济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中越之间偶尔因为南海岛礁发生的争端势必会影响到越南以及与越南关系相近的老挝等国对中国在中南半岛提供相关区域性水资源公共产品的印象,并且这种负面印象极有可能会影响该地区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2)中南半岛地区政治、种族、宗教因素交错。中南半岛地区虽然仅有五个主要国家,但是,五国之间由于历史、种族因素等问题的影响,互信程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在缅甸、泰国等国的政治局势还存在动荡的可能,而水资源公共产品因为存在前期投入大、见效时间慢、政府主导性强等特点,使得动荡局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成倍放大。例如,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密松水电站等项目,就因为缅甸国内政局变动而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中国在提供相应水资源公共产品时需要谨慎分析、耐心决策

(3)域外大国的影响。中南半岛地处太平洋印度洋间,南濒马六甲海峡这一国际重要航道,地缘优势十分明显。随着美、日等国大力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同时,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周边国家对于扩大在中南半岛的利益也都怀有浓厚兴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周边国家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应的压力,所以,对于限制中国在中南半岛的存在这一点上,有关国家很容易达成一致利益。并且,日本等国在中南半岛地区有着深厚的基础,截至2018年,日本仍然是中南半岛地区的最大投资来源国(见表3-2)。

表3-2 2010—2018年间中日两国对中南半岛地区直接投资比较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东盟官网数据绘制,网址:https://data.aseanstats.org/fdi-by-hosts-and-sources,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6月9日。

虽然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在对中南半岛的直接投资方面与日本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有关域外国家的影响下,中国对中南半岛提供水资源公共产品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从自身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对相关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www.daowen.com)

(1)中国对相关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和内容均比较单一。中南半岛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禀赋各异、水资源条件也差别甚大。因此,彼此各异的国家对于水资源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缅甸、老挝、柬埔寨等较不发达国家,对于水电建设具有很高的热情,由于洞里萨湖这一东南亚地区最大淡水湖的存在,柬埔寨对于开发相关流域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也抱有浓厚的兴趣。泰国和越南两国因为经济实力较强,并且人口众多,因而对于水资源的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灌溉更为关心。中国目前提供的相关水资源公共产品还集中于水电的开发以及航道的维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因此,在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之时,尚不能满足不同国家的多样化需要。随着中南半岛人口的飞速增长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农业灌溉等水资源公共产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中国需要审时度势,做好相应的政策储备。与此同时,中国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中南半岛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发起建立澜湄合作机制等,但供给的相关公共产品总量和内容还略有欠缺。尤其是对于技术服务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国与美日澳等国相比,在提高供给的质量方面还需要加强。

(2)中国对相关水资源公共产品的宣传略显不足。2016年,湄公河流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旱情,越南等国更是出现90年不遇的极为严重的旱情。在这种情况下,下游国家出现了对于中国在上游拦水筑坝的指责,认为是中国的相关行为导致了旱灾的发生。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顾自身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仍然主动开闸放水,舒缓下游旱情。但是下游国家某些媒体仍然觉得中国做的不够或者根本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导致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这些国家受到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在东南亚内部,“中国威胁论”等有关中国的负面论调一直以来都颇具市场。这些误解的出现,说明我国的外宣工作还有所欠缺。中国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很多时候仅仅满足于默默付出,而缺少相应的舆论宣传,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目的、贡献等方面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偏见。长此以往,中国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公共产品的动力必然会受到挫伤。

中国在中南半岛供给水资源公共产品的改进,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推动中南半岛地区国家更好更快发展,早日构建成功“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从而推动“一带一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水资源公共产品供给对象更为广泛。水资源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与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的社会行为体都密切相关。因此,在提供水资源公共产品时,不应拘泥于只与有关国家的政府合作。中国可以向美日澳等国学习,多开拓与有关企业、学校、NGO的合作,这样既可以提高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又可以减少相关项目实施时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减少沿线及域外国家对中国可能将相关公共产品“私物化”的担忧,并且通过与社会各阶层的交流接触,更便于确定相关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和供给内容,进而提高供给效率

(2)水资源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更加多变。除了传统的政府间合作之外,可以借助中国企业在中南半岛不断开拓市场的契机,鼓励有关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相关辅助类公共产品。中国企业在中南半岛目前更多承担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这类项目对于资金以及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积极承担有关社会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如开展防旱抗涝技能的培训,主动提供干净饮用水,开展义务诊疗,建设相关配套学校等内容,不断丰富有关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3)水资源公共产品供给人员更趋专业。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但考虑到中国提供有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时间较短,目前国内进行对外援助以及提供相应公共产品的专业人员还处于紧缺状态。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对于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研究教学也略显不足,对于水资源公共产品亦缺乏明确的研究。随着中国逐步承担更为重要的区域和国际责任,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将水涨船高。相关部门需要加紧研究,推动与有关高校以及企业的合作,尽快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4)水资源公共产品供给宣传要更显自信。对于水资源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良好的宣传与积极的行动缺一不可。中国需要在国内国际两大层面加强对相应公共产品的宣传力度。加大国内宣传,一方面,可以促进民众更好地理解提供公共产品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也可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有关公共产品的供给实践。加大国际宣传,有利于对象国以及区域外国家的政府和民众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的意图和行为,减少相关政策推行时可能会遇到的阻力和反对,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在区域内外的软实力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