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看,制度创新依然是这一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1988年4月,中国进行了价格双轨制并轨的“物价闯关”改革,但这一改革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抢购风潮,并于1988年9月暂停,整个经济也被迫进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调整状态,经济增速在1989年和1990年出现深度下滑,分别从1988年的11.2%下降到1989年的4.2%和1990年的3.9%。199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升,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有企业开展了以“抓大放小”、建立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济调控模式也从直接行政调控转型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经济活力得到激发,经济增速大幅度提高。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速在1992年达到了14.2%的高点后,因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集资热的过热现象,通货膨胀率大幅度提高。党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6月24日正式发出《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了16条调控措施,从金融、投资、房地产、财政税收等各方面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遏制经济过热现象,经济增速从1993年开始回调,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较大冲击,1999年经济增速下降到7.7%。但总体上看,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10.43%的持续高速增长状态。扣除价格因素,2000年GDP规模比1990年增长2.7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1663元人民币、317.88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7942元人民币、959.37美元,超额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到2000年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GDP规模比199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