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脱贫攻坚的具体政策依托于民主参与性、可持续发展性、资金安全性和惠民普及性等特性,[23]最终为乡村社会的诚信体系建构和诚实意识的培育创造了土壤,为村民和集体经济实现增收作出巨大贡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五户联保”“信用风险与利率挂钩”和“非恶意黑名单释放”等地方政策性的信贷措施,以此对标金融客户的精准识别,调控或降低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第二,充分利用“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传统熟人社会”和“社区权威”等乡村治理资源用以完善、做实乡村的信用体系,有效地推动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融合配套。这样不但可以一改原本乡村信贷的萎靡之态,促进乡村信贷的繁荣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乡村共同体的再造,改善乡村社会治理。从而加强乡村社会的内部凝聚力,真正发挥诚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盐池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意识和运用金融产品的能力。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倾向,持续深化品牌带动、产业拉动、资源促动、扶贫推动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扩大金融扶贫资金规模,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即金融资金的配置本身在接受政府引导的同时,坚持遵循市场规律。还降低或重新配置金融扶贫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通过降低或分散交易成本亦是落实金融扶贫的关键所在。[24]
另外,盐池县积极构建“四信平台”工程[25],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的成功做法推广、运用到所有农户。通过“四信平台”工程对评级较高的农户在贷款额度和利率上实行优惠。这一举措有力地破解了长期以来乡村金融信用体系难以共建共享的难题,特别是将精神文明(遵纪守法)纳入信用评价,有效助推了村风、民风转变。同时,盐池县结合“智慧扶贫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信用评级及金融贷款情况及时录入平台、实时共享,实现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解决了乡村金融贷款精准统计的难题。[26]此外,互助资金具有信用培育的积极作用,在保险扶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资金融通涉及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是保险扶贫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润滑保险供应链的重要手段。[27]互助资金主要由盐池当地信用社管理,信用社内部和村民之间具有相对充分的信息优势。将扶贫资金与村级的互助资金捆绑后,保险公司可依靠信用社的有效信息进行承保和理赔,大大降低了其交易成本。(www.daowen.com)
罗伯特·希勒在其著作《金融新秩序:管理21世纪的风险》一书中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一个国家的宏观风险可能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对每个人的影响也大致相同,但某些个人所面对的总的风险也许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对风险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上。”[28]风险始终都是农户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贫困农户则具有脆弱性、抗灾能力弱等显著性特征[29],自然是陷入贫困陷阱的重点人群[30]。互助资金在中国农村早就开始了探索和尝试,但很长时间在各地农村的互助资金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有效使用,而是作为扶贫资金直接投放到贫困户手中。盐池县基于过去多年的基层扶贫经验,准确地把握互助资金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地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将互助资金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第一桶金”,帮助其实现长效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互助资金本身有着免担保、免抵押的特点,恰好适用于那些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的需求,贫困户利用互助资金提供的贷款,将其投入农业生产或其他市场活动后获得满意的经济收入,用此收入再进行还款、贷款,顺利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经济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事实上,互助资金制度属于乡村社会非正规金融的一部分,只要能够运作规范、增强其可控性,就能很大程度弥补国家宏观调控在乡村金融服务上的不足,尤其是有利于贫困地区人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长效发展。如此一来,盐池县脱贫在攻坚政策上的创新就能解决民生问题,通过贷款实现贫困户增收和产业发展,发挥兜底作用,建立信用撬动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