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贫困治理创新:县乡村联动促进全链条产业发展

贫困治理创新:县乡村联动促进全链条产业发展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盐池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在县一级,盐池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精准选人,选派222名干部驻村扶贫,安排49名后备干部到脱贫一线工作;组织3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帮扶。盐池县还采取了“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直接纳入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之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由企业农户分散经营向利益联结的转变。

贫困治理创新:县乡村联动促进全链条产业发展

以往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一个观点,即区域开发解决的是共性的贫困问题,而精准扶贫到村到户解决的是个性的贫困问题。[10]脱贫攻坚的核心和难点便在于“精准”二字,如何精准施策、精准配置扶贫资源尤为重要。盐池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秉持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根本原则,有意识地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脱贫路径。[11]回顾盐池县的脱贫攻坚战,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逐渐探索出了“五看十步法”[12]“四会议三公示”[13]等精准识别机制,以及“三包五到位”[14]“五审核十联签”[15]等精准识别程序和方法,严把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关口,及时查漏补缺,复查复核,确保了精准识别无差错、无遗漏、无信访。此外,盐池县将脱贫工作责任主体落实到底,制定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考核办法及调整召回、激励保障、部门支持等“1+6”管理制度,建立县委组织部、扶贫办、派出单位、乡镇、村“五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和“一述职两测评四联考”考核机制等多重保障。由此,立足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和分类分级考核机制的大背景下,在盐池的土地上衍生出了一套适用于本土化发展的贫困治理观念。

在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盐池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事实上,早在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盐池县便紧紧围绕着“脱贫摘帽任务中心化”这一要务,做好组织工作的各项安排。县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1+4+7”工作机制[16]、“大包干”责任制,全面压实“三级包干”责任制,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的大扶贫格局,确立了“县”—“乡”—“村”三道上下联动机制。通过上述工作,从根本上确保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在县一级,盐池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精准选人,选派222名干部驻村扶贫,安排49名后备干部到脱贫一线工作;组织3000多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帮扶。在乡一级,盐池县进一步巩固上下联动结对攻坚,以此做到条块结合,并先后选派37名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或乡镇长助理,专职助力脱贫攻坚。在村一级,盐池县逐步建立起“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17],全面推行“三个带头人”工程,选拔44名“三型”村党组织书记,96名乡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培养村后备干部343人,全面夯实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基础。(www.daowen.com)

可以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诸多要素,比如土地要素、资本要素、人力要素和管理要素,其中的管理要素不仅指向制度层面,同时也指向技术层面。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的稳定匹配和市场设计理论表明,非价格机制也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市场设计中的规则或是制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18]盐池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扶持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他们根据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劳力状况、资金来源、群众意愿、脱贫目标等情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对标脱贫验收标准,逐村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做好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同时,基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镇为主、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责任机制,全面实行由县级领导包抓乡镇,由部门单位包抓村,由干部职工包抓户的帮扶机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人。盐池县还采取了“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直接纳入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之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由企业农户分散经营向利益联结的转变。此外,盐池县还积极拓展空间、变劣势为优势的产业脱贫模式,积极培育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的新产业、新业态,将贫困户纳入或嵌入现有产业链中,破解了贫困户面临的困境与处境,促使贫困家庭或人口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