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恶劣环境是脱贫的先天困境

恶劣环境是脱贫的先天困境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盐池县农村家庭收入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盐池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风沙、霜冻、冰雹、洪灾、热干风等,其中以干旱、风沙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最大,其次是霜冻。风沙为盐池县自然灾害之首,危害农牧业生产最为严重。另一方面,受自然灾害影响,依靠农牧业收入的盐池县农村家庭农业经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始终没有储蓄积累。要摆脱贫困的死循环,借贷资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成为关键。

恶劣环境是脱贫的先天困境

长期以来,盐池县农村家庭收入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如表5-1所示,1985年,盐池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元,但人均总支出却达到了404元。在统计的8个村中,有5个村的家庭经济入不敷出,全年总支出占纯收入比重最大者达到了144%。其中于2006年成为互助资金试点的曾记畔村,1985年全年总支出占纯收入比重达到123%。

表5-1 1985年盐池县部分农村村庄收入和支出情况[3]

进入21世纪,与全国水平相比,盐池县农村家庭收入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如表5-2所示,2000年,盐池县农村住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136元。同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282元,盐池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2005年,盐池县农村住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005元,同期全国水平为3370元,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不到60%。据《盐池县扶贫开发志》的数据,2000年,盐池县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为1202元,其中食品消费710元,恩格尔系数为59%[4],处于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贫困状态。

表5-2 2000年、2005年盐池县农村住户收入情况[5]

从表5-2数据还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收入是盐池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00—2005年,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基本没变,约为78%。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农牧业收入是主要来源。盐池县土地面积大,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因此,农牧业收入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1981年包产到户开始,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农牧业产量总体上稳中有升;直到2000年,农牧业收入占农民全年总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很高水平(如图5-1所示)。

图5-1 盐池县农民家庭主要年份农牧业收入情况[6]

在工资收入方面,如表5-2所示,2000年,盐池县农村人均家庭工资性收入仅为311元,占家庭人均总收入的15.4%,占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7.4%;2005年,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80元,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10.08%,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8.95%。由此可见,盐池县农村家庭的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很低。据《盐池县扶贫开发志》的描述,盐池县老百姓受“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只知道在田地里“刨食”,不愿意出外“捞金”,因此,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畜牧业生产维持。

作为盐池县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牧业,却始终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盐池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风沙、霜冻、冰雹、洪灾、热干风等,其中以干旱、风沙对农牧业生产危害最大,其次是霜冻。冰雹一般多在局部地区发生,但危害也很大。1981—2016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在36年间有30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见表5-3)。虽然盐池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但夏季却洪涝灾害频发,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有15年,局部地区冰雹灾害发生14年。此外,严重的旱灾有8年,即每隔3—4年就有一次大旱,所以当地农民有“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之说。风沙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其中有10年较为严重。风沙为盐池县自然灾害之首,危害农牧业生产最为严重。每到冬春季节,风起沙流,摧苗打禾,吹蚀地表,农田草原沙漠化程度不断加重。“遇此情况,农人播种数次而不能保苗,常因此而一再推迟播种,贻误农时和影响农作物生长。”[7]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了盐池县的农业生产,致使农牧业产量忽高忽低,极不稳定。(www.daowen.com)

表5-3 1981—2016年发生自然灾害情况[8]

盐池县农民的生计模式决定了其与借贷资金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与外出务工不同,农牧业生产是需要资金投入的生计途径。另一方面,受自然灾害影响,依靠农牧业收入的盐池县农村家庭农业经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始终没有储蓄积累。要摆脱贫困的死循环,借贷资金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成为关键

长期以来普遍处于贫困状态的盐池县农村家庭,很难从熟人圈中获得借贷资金,而从“嫌贫爱富”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又十分渺茫。在这种背景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为盐池县农村家庭摆脱贫困提供了重要机会。互助资金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探索建立互助资金与农民的生产、技术、销售合作结合的有效方式,在有效缓解贫困村农户资金短缺的同时,促进了贫困村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高了贫困村生产经营的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