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工业和服务业而言,农业尤其是传统农业的利润几乎不存在爆发性增长的空间。农业细分领域中大多存在如下共性:单位面积产值相对较低,投资周期相对较长,收益相对较为稳定。公认的传统农业平均利润率在2%—8%。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农业,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逐渐向更高的回报率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其竞争主体已彻底转变,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产品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间的竞争。只有整条产业链具备比较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产品在市场上长久立足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服务业的纵深延伸与整合,能够有效弥补农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竞争力不足的短板,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盐池县深刻认识到一个产业的“单打独斗”即使能够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也只是暂时性的。即使产业暂时性的“成功”,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但从长远来看,贫困人口不仅难以实现脱贫后的致富奔小康,甚至还存在相当大的返贫风险。贫困人口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能力贫困问题,一旦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其辐射效应减弱,贫困人口难以再从产业中获益,同时,收益瞬间降低后,贫困人口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由此可能导致返贫风险和社会不稳定风险同步加剧。因此,盐池县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依托资源禀赋,打响盐池滩羊、黄花菜、小杂粮等盐池本土品牌,聚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不断完善滩羊产业链,同步培育特色单品产业链,实现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真正推动盐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脱贫富民的目标。
1.政府引领是关键
在盐池县扶贫产业的选择、塑造过程中,盐池县委县政府深度参与其中,主动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其他市场行为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扩大政府职能和服务范围,真正实现政府引领的作用。
一是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盐池县委县政府具有超前思维和全局意识,并没有因为滩羊市场一时的低迷而放弃滩羊产业。盐池县选择以滩羊产业为主导,根据县域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精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发展牧草产业保障滩羊养殖饲草料的充足供应,并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借助中药材作为饲料的补充,保障滩羊的品质。同时,根据县域的发展传统和地域条件,选择发展黄花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以滩羊为主导,黄花菜、牧草、小杂粮、中药材为支柱,适合家庭经营的小品种为补充的“1+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在扶贫产业的塑造上,盐池县委县政府面对滩羊市场不景气的困境,探索出适合滩羊产业发展的“倒推法”。通过品牌化战略打通滩羊市场渠道,卖上好价钱的滩羊让农户看到了希望,从思想上发生不愿意养滩羊到愿意养滩羊和养好滩羊的转变,并通过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引导农户科学养羊,主动加入滩羊协会。同时,将滩羊的产业塑造模式推广到其他特色农业,实现盐池特色农产品从没有市场到迈入高端市场的华丽转型。三是在推动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上,实行金融扶贫,改变以往直接发钱给物的扶贫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贷款、保险政策,保障农户有钱发展产业,降低产业发展风险,用效果说话,引导农户主动发展产业,依靠双手勤劳脱贫致富。
2.以“品牌突围、全程监管”为突破点
一个好的品牌的诞生是一项系统化、科学化工程。好的产品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取材、研制、工艺等。其次是有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能够抓住机遇,才能将产品做大做强。这就离不开产品的定位、命名、包装、推广等,每一个制定环节都是关键的一环,都需要精心考量与策划,让其符合并满足市场中消费者对品牌在使用价值、精神情感等层面的价值追求。最后极为关键的是全方位监管,从生产到加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入手,不断提升并保证品牌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监管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品牌保护,其他同类产品的复制、模仿极易误导产品的目标受众,为防止恶意竞争而导致损害品牌名誉,通过注册在先、制止混淆、查处假冒来保护品牌。
以盐池滩羊品牌的成功打造为例,盐池县委县政府就是抓好品牌塑造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将盐池滩羊打造成为国宴食材,推动滩羊肉成功迈进高端市场。盐池滩羊作为羊中珍品,其优良品质毋庸置疑,针对滩羊一年一胎一崽的低产量特性,将发展目光瞄准高端市场;在一系列的商品品牌认证、质量认证的基础上,引进行业领域中著名的专家学者,深度挖掘盐池滩羊的特有价值,并通过不断地宣传推广,借助品牌推介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将盐池滩羊从盐池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积极开拓高端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盐池县委县政府并没有放松对盐池滩羊的监管。先后制定了滩羊从养殖、屠宰到加工等关键环节的全程操作技术标准规范27项。同时,强化品牌保护和管理,成立了品牌监管机构,从品牌许可使用、产品来源、流通环节等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保种、饲养、加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大力推行全流程无污染饲喂技术,打造从生产到餐桌的绿色通道,实现产业全链条、质量追溯全体系、监管无缝隙,确保了盐池滩羊肉的品质纯正和质量安全。
盐池县委县政府以“盐池滩羊”品牌为抓手,致力于提升盐池滩羊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附加值,从而掌握了盐池滩羊的品牌话语权。盐池滩羊品牌的成功打造,不仅推动了持久稳定的产品价格体系的建立,解决了滩羊等优质农产品与消费市场适配不良的痛点,而且真正将盐池滩羊的规则制定权掌握在手中,让滩羊等优质农产品借助产品效果说话,重新让市场关注点回归产品价值本身,从而在市场持续性反馈中不断修葺产业。“盐池滩羊”从地方品牌逐步走向高端市场并成为国宴级别食材的过程,真正通过品牌化战略实现了产品转型、产业兴旺、群众致富的连锁性发展,激活了盐池滩羊产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滩羊产业的良性发展。
3.“多元化布局”构建滩羊产业链
盐池县坚持“以羊为主、草蓄并举、科学养殖、加工增值、品牌带动、规模发展”的发展策略;以产业标准化建设为目标,突出龙头带动、市场拓展、优质优价三个重点;抓好保种、提质、稳量、增效四个关键,同步完善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种草、养羊、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育。
盐池县在“副产业”的选择上,并不是完全“另辟蹊径”,就牧草产业而言,即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滩羊这一主产业的产业延伸发展。积极引导农户开展人工饲草地建设,打造牧草产业,从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向舍饲养殖转变,在合理调整畜群结构的同时,提高了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饲草产量和质量农牧。以冯记沟乡为例,围绕“草畜一体”的主导方向,2018年新增藜麦、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5000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5万亩;依托马儿庄村鑫宇饲料加工厂,探索“企业+高校+合作社”的集体经济运营模式;针对本地天然牧草分布状况,合理配制滩羊饲料配方,保证舍饲滩羊种质。在“种养结合、草畜平衡、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下,牧草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畜牧业实现优质、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并带动周边养殖户开展标准化滩羊舍饲养殖,促进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小规模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实现滩羊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有了充足的优质饲料保证,盐池通过建立“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盟机制,实现企业等核心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的紧密联结,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一是政府借助“企业+协会+规模养殖园区(场)+养殖户”的养殖模式,通过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滩羊,将盐池打造成全国高端羊肉生产基地。二是由政府牵头,重点对进入盐池滩羊屠宰专区的屠宰和订单养殖收购以及全国大中城市等集中销售盐池滩羊肉予以补助;采取订单收购、核量奖补的形式,鼓励加工、销售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同时,借助村级组织平台,实行“乡统村、村统组、组统户”的养殖销售模式,滩羊肉购销渠道进一步畅通,销售量不断增加。
此外,盐池县紧紧围绕滩羊走向高端市场的既定目标,研发滩羊肉“即食、即烹、即热”深加工产品和高档、富硒产品,开发羊杂、羊血、羊胎盘等滩羊副产品,鼓励企业开发滩羊二毛裘皮、滩羊毛新产品及滩羊宣传品,进一步提高滩羊产品附加值。
4.“单品打造”产业链,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盐池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只局限于滩羊产业链的发展,而是结合县域发展历史、资源禀赋、民生实际,围绕黄花菜、小杂粮、中药材等产业,进行单品产业链打造,从而提高农户种养的经济效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同步实现产业扶贫良好的社会效益。(www.daowen.com)
以盐池县的黄花菜产业链打造为例,盐池县按照“因地制宜,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作物”的科学发展理念,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加快黄花菜产业发展。率先强化政府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以及农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入种植基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领域发展。优先安排交通便捷、劳动力资源丰富、环境无污染的扬黄及库井灌区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适度集中连片并结合种植情况,选择核心区建设晾晒加工设施、设备。建设黄花菜种植高效节水试验示范区100亩,引进黄花菜新品种10—20个,开展黄花菜引进种植、高产栽培以及鲜花保鲜技术研究,组织开展黄花菜产业研讨观摩、交流培训等工作。坚持走绿色、品牌、功能农业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化肥、农药等种植加工环节投入品及产地环境监管,确保消费者安全和盐池黄花菜的品牌声誉。同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充分挖掘黄花菜食用、药用、观赏等多种功能,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发展集黄花菜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研究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注释】
[1]刘建生、陈鑫、曹佳慧:《产业精准扶贫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6期。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盐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1981—2000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高柏:《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看新结构经济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5]1976年,全县羊只死亡15.9万只,死亡率达到30%,为历史最高。当年羊只存栏数降到31.9万多只,比1952年减少8万只。
[6]盐池县统计局:《盐池县统计年鉴(2006—2010年)》,2012年版。
[7]盐池县统计局:《盐池县统计年鉴(2006—2010年)》,2012年版。
[8]宁夏盐池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盐池调查队:《盐池统计年鉴(2016)》,2017年版。
[9]鉴于品牌宣传保护体系将在品牌化部分进行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10]杨之汀:《盐池“院地合作”破解滩羊基因密码》,《宁夏日报》2018年10月8日。
[11]补助环节的具体内容:(1)种植补助。新增黄花菜每亩补助700元,按“3∶2∶2”比例分3年补助。即2016年秋季、2017年春季移栽的黄花菜,2017年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300元,2018年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200元,2019年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200元。(2)晾晒加工设施补助。对企业、合作社、农户建设晾晒加工设施,混凝土晒场每平方米补助30元,农户自购托盘(规格120㎝×60㎝×12㎝)每个补助16元。(3)贷款贴息补助。企业贷款贴息标准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60%,合作社大户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70%。(4)鼓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开拓黄花菜外销市场。对建立黄花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或实体销售店,年销售规模达到200吨以上的企业、合作社,每个奖补3万元—5万元,累计不超过10万元。(5)龙头企业扶持。对种植规模大、加工销售数量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直接补助。
[12]盐池县2016年扶贫保险实施方案规定:(1)投保对象:盐池按县种植黄花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保额及保费保准:保险金额1000元/亩,保费60元/亩。(3)保费承担:自治区财政补贴50%,县财政补贴30%,扶贫专项资金缴纳20%。(4)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间内,由于自然灾害及晾晒期间连阴雨给贫困人员种植的黄花菜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13]截至2017年,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6.1万亩,亩均产值1万元左右,辐射带动全县3950户农民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14]此数据为2017年统计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