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盐池群众以前养羊没能脱贫,但现在滩羊却成了支柱产业?盐池县是如何实现贫困户收入的8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的?其实,盐池县的产业发展之所以能够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关键在于选择好产业、塑造好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细致做好配套服务工作,注重抓生产与抓市场同步。
选择好了产业,如何塑造好产业成为盐池县面临的最大难题。2003年5月,盐池县实施封山禁牧后,养羊的成本过高成为农户最为忧心的问题。在传统的放养模式下,除了人力外几乎没有成本,而封山禁牧后的舍饲养殖,农户养羊的成本急剧上升,既需建羊舍,又要购买玉米秸秆、苜蓿等饲料,一只羊的饲养成本至少增加600元,而当时一只羊的售卖价格仅二三百元,滩羊虽然是羊中珍品,但却面临无人赏识的困境,滩羊养殖成了亏本的买卖。
盐池县委县政府经过仔细考察、多番论证,决定实行“倒推法”为盐池滩羊寻找出路,壮大滩羊产业,从而推动农户自发扩大养殖规模。所谓的“倒推法”,即滩羊产业的“三步走”战略:“品牌战略”实现“卖上价”,“科学养殖”解决“怎么养”,“规模发展”决定“养多少”。“倒推法”的主要目的是让滩羊卖上好价钱,农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主动科学化、专业化地养殖滩羊。
滩羊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品牌化、科学化、规模化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构建盐池滩羊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此外,盐池县还将品牌化、科学化、规模化的战略,应用到黄花菜、小杂粮等其他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从而实现盐池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带动盐池百姓增收致富,成功打造特色化“盐池产业”。
1.品牌价值再造,逆转“薄利少销”困境
一般而言,盐池滩羊一年一胎、一胎一只,与其他品种的羊相比,盐池滩羊的产量要远远低得多,就2015年盐池滩羊肉产量来看,2.7万吨羊肉甚至难以满足仅上海一座城市两个月的消费量。产量低从根本上遏制了盐池滩羊的发展道路,因此,滩羊产业不能实行“薄利多销”的发展模式。不能拼量就只能拼质,然而就在2005年以前,珍贵稀有、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的优质滩羊肉却没有实现“优价”,滩羊肉价格一度低迷,成为“物以稀为贵”的反例,在市场中没有立足之地,销量不尽如人意,既无价又无市。
为拓宽市场渠道,盐池县转变“等客上门”的陈旧观念,瞄准中高端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盐池滩羊,难得一尝”。盐池县依靠滩羊的优良品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动盐池滩羊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2005年,盐池成功注册“盐池滩羊”产地证明商标,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枸杞”“太西煤”“盐池滩羊”三个地方证明商标之一。2008年“盐池滩羊”被认定为“宁夏著名商标”,2010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最具人气奖”,2012年“盐池滩羊肉”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6年,盐池滩羊肉走上了G20杭州峰会餐桌,2017年,盐池滩羊肉摆上了金砖五国国宴餐桌,品牌价值高达68亿元。2016年,经过深加工的“至尊滩羊”羊肉卷在山西、山东等地的市场卖出每千克380元的高价,在上海沃尔玛超市,盐池滩羊肉也以每千克240元的售价成为上海最贵的羊肉,而且销量可观。盐池滩羊成功实现了从“薄利少销”到“有市高价”的华丽变身。
2005年,盐池县被农业部认证为“天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13年,“盐池黄花菜”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2017年供给侧改革与果菜产业绿色发展全国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果菜产业论坛上,“盐池黄花菜”荣获“2017全国果菜产业绿色发展百佳地标品牌”和“2017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荣誉称号。2018年,盐池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率先成立了宁夏黄花菜研究院,培育扶持黄花菜新型经营主体33家,注册黄花菜商标10个,累计种植黄花菜达到8.1万亩,年产黄花鲜菜1.8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种植户户均纯收入2万余元。此外,除了黄花菜,盐池县的山逗子小杂粮、恒纳地毯等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盐池县充分发挥“中国荞麦之乡”和“盐池谷子”“盐池糜子”等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18年,盐池县种植荞麦、糜谷、豆类等小杂粮40万亩,其中荞麦35万亩、糜子2.5万亩、谷子1.5万亩、各种豆类1万余亩,年总产约3000万千克。
2.科学提质,确保以质取胜
品牌的打响离不开滩羊的优质,只有以有机产品国际标准为目标,更进一步实现滩羊品质的提升,才能实现“盐池滩羊”品牌的经久不衰。盐池县通过制定科学化的标准,以确保“盐池滩羊”绿色养殖、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在选用优质盐池滩羊良种的基础上,通过饮用当地天然盐湖沟泉咸水和食用“绿色甘草复合饲料”,经科学规范饲养改良后的优质盐池滩羊品种,变得肉质更加上乘。盐池县同步制定了滩羊从养殖、屠宰到加工等关键环节的全程操作技术标准规范27项。强化品牌保护和管理,成立了品牌监管机构,从品牌许可使用、产品来源、流通环节等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落实保种、饲养、加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大力推行全流程无污染饲喂技术,打造从生产到餐桌的绿色通道,实现质量追溯全体系、监管无缝隙,确保了盐池滩羊肉的品质纯正和质量安全,并实现了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滩羊产业。(www.daowen.com)
盐池科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实现了以滩羊为主的养殖业的优质,也推动了种植业的保质增收。“靠天吃饭、看老天爷‘脸色’确定收成”曾是盐池县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作为国定贫困县,盐池县由广阔的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构成,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盐池县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掣肘。如何改变盐池县的贫困现状?如何让国定贫困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走出发展缓慢的困境?盐池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农业,确保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从而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盐池县积极开展节水农业的研究推广,成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长久之计,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7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和盐池县政府联合建立的盐池县城西滩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占地面积40亩,试验温棚20座。园区建设主要目的是从节水农业、工厂化育苗、规范化种植、测土配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通过连续10年的打造,园区总结了一套适合宁夏干旱风沙区的设施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对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为中部干旱带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盐池县是“中国甘草之乡”,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另一特色支柱产业。盐池县强化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环节的科技创新引领,使甘草育苗、直播发芽率、成苗率提高了20%左右。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抚育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20万亩,甘草、黄芪亩产量突破1000千克,中药材产业在科技支撑下快速发展,每年产值达1.5亿元,每户农民收入增加近1000元,成为滩羊产业之后又一朝阳产业。
3.规模种养,抵御风险,稳定市场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贫困人口自身发展产业的能力欠缺,发展意识、市场意识落后,缺乏专业技能,且多以老弱病残为主,同时缺少发展资金,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能力的问题。
“规模化”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盐池县正是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园/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专业性的公司、合作社或者大户,以农村产业发展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带动贫困人口一起发展,将企业、合作社、协会等核心经营主体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核心主体与农户收益捆绑,完善二者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并实现盐池县支柱产业的良性发展。
盐池县培育扶持鑫海等18家龙头企业,发展滩羊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近500家,建设滩羊养殖棚圈3.3万座、滩羊规模养殖基地326个,滩羊养殖主体呈现“企业+协会+规模养殖园区(场)+养殖户”的结构组成,辐射带动农户1.98万户,规模化养殖比例达60%。积极与多司得等多家县内养殖企业对接协作,成立了乡村两级滩羊产业发展协会,对滩羊肉产品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价格出口、统一质量认证,通过滩羊产业发展协会及时发布滩羊肉指导价格,扶持企业以高于市场10%—15%的价格收购滩羊肉。借助村级组织阵地平台,实行“乡统村、村统组、组统户”的养殖销售模式,滩羊肉购销渠道进一步畅通,销售量不断增加,仅天津市场的平均月销量就达到2—3吨。2016年,盐池滩羊肉进入杭州、深圳、天津等城市的大型连锁商场20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12家;与深圳、顺德、东莞、惠州等地的10家门店签约订单百余单,特别是进入了广州鸣泉居度假村等高端餐饮市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2017年,盐池县滩羊饲养量311.2万只,存栏126.5万只,出栏184.7万只,实现产值10.2亿元。
2007年5月,盐池县设施农业协会正式成立,全县6个乡镇1011户农户加入了协会。2000年以前,花马池镇下王庄农民种植温棚蔬菜由于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较差,一些小商贩借机压价,损害了菜农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设施农业协会成立后,从种植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蔬菜亩收入从6000元一下子增长到2万余元。盐池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注重产业化经营和组织形式的现代化,让加入合作社的众多农户都成为现代企业的股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盐池县一个新的农业品牌衍生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