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盐池县精准选择扶贫产业阶段

盐池县精准选择扶贫产业阶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饱工程对地膜和化肥进行专项补贴,重点扶持人均粮食产量不足300千克的重点贫困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盐池县在产业甄选上不是另起炉灶、匆忙上马,而是在早谋划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

盐池县的扶贫开发共经历了五个阶段:(1)“三西”农业建设阶段(1983—1993年);(2)“双百”扶贫攻坚阶段(1984—2000年);(3)千村扶贫开发阶段(2001—2010年);(4)百万贫困人口扶贫阶段(2011—2015年);(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2016—2018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之前,盐池县也在不同阶段进行过扶贫产业探索。

“三西”农业建设阶段。1986年盐池县委提出兴建滩羊、油料、甘草蔬菜、柳编、苹果六个小型商品基地的经济发展思路,当年初见成效。其中滩羊饲养量比上年增加10余万只,达到60余万只;播种胡麻84500余亩,单产提高了近一倍;人工种植甘草1850亩;发展柳编业,当年完成产值21万元;新植苹果树4600亩。1987年和1989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在贫困地区发展地膜杂交玉米生产,实施“温饱工程”,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温饱工程对地膜和化肥进行专项补贴,重点扶持人均粮食产量不足300千克的重点贫困村。1990年年底,宁夏山区仍有103个乡、358个村未解决温饱问题(占比为23.18%)。1993年,盐池县决定在今后10年内建成五大出口创汇产业基地,并将南部山区6个乡镇确定为小杂粮出口基地,主要发展荞麦、谷子、豌豆、扁豆等小杂粮。有关部门在天津上海海口等地建立窗口,联系小杂粮出售业务。仅1993年第一季度,通过天津窗口将1000吨荞麦、50吨糜子销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双百”扶贫攻坚阶段。1994年盐池县委提出了“吃饭必抓水,花钱靠养羊,生存要治沙”的方针,确定了“一二三三三”的经济发展思路,即建设好一个扬黄灌区;抓好羊只育肥和药材种植两个基地建设;建立畜牧业、药材业、乡镇企业三个支柱产业;改善县城、大水坑、惠安堡三个集贸市场;开发畜产品加工、制药、建材三个系列。是年,县委还提出了“一二三四”扶贫开发思路。其中,“四”为四个主导产品基地,具体为粮食生产、畜牧业、中药材马铃薯淀粉四个基地建设。具体建设内容:(1)以小杂粮为主的粮食基地。通过开发扬黄灌区和打井打窖,到1998年年底农业人口人均达到l亩水浇地,人均产粮500千克,人均从中获得收入400元。(2)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全年造林11万亩,人工种植2万亩,围栏草场5万亩,封育补播草场20万亩,羊只饲养量达到80万只以上,出栏30万只,人均收入400元。(3)以甘草、麻黄为主的药材基地。两年内实现人工种植麻黄2万亩,甘草种植面积累积达到4万亩,人均每年靠药材获得收入250元。(4)以山芋为主的淀粉基地。全年种植山芋13万亩,农村人均1亩,总产量达1.5亿千克,每个乡办2—3个淀粉、粉条加工企业,每个村办1个小型淀粉加工点,农民从中人均获得350元收入。

千村扶贫开发阶段。产业化扶贫成为新时期三大重点工程之一。2009年11月12日,盐池县委召开十二届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滩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甘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生态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2005年盐池县整村推进项目计划表中,与扶贫产业相关的项目有:(1)产业开发项目。马铃薯种植14740亩73.7万元,人工种草10150亩20.3万元,肉牛养殖330头33万元,滩鸡养殖35000只3.5万元,仁用杏种植150亩3万元。(2)养殖协会。成立养殖协会3个,3.5万元。(3)粮油加工。粮油加工厂2个29.4万元,甘草产业加工厂1个3万元。2006年整村推进产业项目包括:种植马铃薯19160亩95.8万元,人工种植甘草8500亩17万元,中药材种植100亩2万元,经济作物种植2000亩10万元,经果林种植1250亩25万元,养牛386头38.6万元,养猪示范户20户28万元,养鸡示范户20户4万元。

百万贫困人口扶贫阶段。2011年盐池县编制了《“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双到扶贫攻坚工程的意见》,确定“双到”扶持对象1526户5263人,重点扶持培育基础母羊11156只、种公羊2301只;饲养生猪496头,养鸡2920只;种植马铃薯10178亩、荞麦1772亩、甘草183亩、枣树102亩、黄花菜30亩。2013年4月18日,盐池县委召开第九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审定了《盐池县草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2013年紫花苜蓿种植实施方案》和《2013年滩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在“整村推进”过程中,金融扶贫的撬动作用开始凸显。2013年,筹集扶持资金1018.8万元,对5094户16735人的养殖项目实施扶持,平均每户扶持2000元;为贫困户向农信社每户贷款2万元发展滩羊养殖,贷款总量达到1亿元以上。(www.daowen.com)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2016—2018年),盐池县坚持“普惠+特惠”的原则,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以滩羊为主导,黄花菜、小杂粮、牧草、中药材为辅助,适合家庭经营小品种为补充的“1+4+X”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脱贫攻坚产业基础。经过3年的苦干、实干,2018年,盐池县最终脱贫摘帽。

通过对盐池县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历程的简要回顾,我们发现:(1)盐池县产业扶贫中的产业选择经历了一个试错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摸索,比较优势不明显的产业(如苹果等)逐步退出特色优势产业,而具有比较优势潜能的产业(如滩羊、小杂粮、甘草等)则逐步显现出来,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其中,滩羊一直是盐池最具特色的产业。(2)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盐池县在产业甄选上不是另起炉灶、匆忙上马,而是在早谋划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产业发展既具有延续性,又具有创新性。其中,“1”即盐池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盐池县将其定位为头号富民产业(主导产业);“4”即黄花菜、小杂粮、中药材和牧草,除黄花菜是盐池县近年来甄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外,其他三大产业均在盐池具有相当基础;“X”体现出盐池产业发展中不搞“一刀切”,从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自主创新预留了空间。

到2016年,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选准产业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1)做大、做强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即产业升级)。(2)更好地建立扶贫产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