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盐池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强化农民对集体资产经营的参与意识以及集体行动意识。
盐池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积极盘活各村资源,激活沉睡的土地资本,使村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盐池县各村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村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了股权,实现了“家家有股份,人人是股东”。村民既可获得土地分红,又可获得就业机会,有稳定的收入。2014—2018年集体经济总规模情况详见图3-9。
图3-9 2014—2018年盐池县村集体经济总规模情况
以王乐井乡为例,积极推行“支部+扶贫”桥头堡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依托产业园区、滩羊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主导各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集体经济基础,为农户提供更加持久稳定的增收渠道(见表3-11)。截至2018年7月,培育完成6个行政村的集体实业经济。具体举措包括:重点对王吾岔村1601亩枣树区进行嫁接改良、围栏、滴灌改造,鼓励企业发展林下滩鸡养殖,由支部担保,群众以滩鸡和土地入股分红,户均增收1200元;依托200万元扶持资金建设曾记畔村柠条加工厂,降低养殖户生产成本,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丁记井、郭记洼建设大拱棚210座,种植西甜瓜130亩,每亩收入达8000元;等等。
表3-11 2014—2018年盐池县各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情况(www.daowen.com)
盐池县在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为脱贫富民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好事。一方面,将村民的个人利益同村集体经济利益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的实施,大幅强化了村民参与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管理以及监督的意识。盐池县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推进了村庄的民主化治理,同时也提升了村民集体行动的能力,促进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与合作能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脱贫致富合力。盐池县党员干部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调整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政班子及党员干部的具体责任,以各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明确脱贫任务及时限,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乡镇确定扶贫工作日,要求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深入所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对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每月初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各包村领导及各村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为使群众全面准确掌握各项扶贫政策,以村为单位,分别建立帮扶责任人和干部工作交流微信群,形成包村领导、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贫困户四人网络小组。该小组以新媒介为纽带,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便于帮扶责任人及时了解和掌握贫困户尤其是外出贫困户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实现了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之间的有效双向互动,为脱贫攻坚开创了一条“无线”之路,真正做到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由“要我为”到“我要为”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切实为贫困户吹去了脱贫致富的“春风”。
盐池县党员干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致力于推动盐池群众“发展生产,宽裕生活”。各级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实施,把脱贫富民工程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起来、与深化农村改革结合起来、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支部的主体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紧围绕“一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全面统筹、压实责任,持续抓好基础改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全县32078人实现稳定脱贫。在为民办事、助民致富的过程中,盐池县各级党员干部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保持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做到“零信访”,让农民群众真正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现真正的脱贫奔小康。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党员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而且进一步密切了盐池县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