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西”农业建设阶段:盐池:内源脱贫样本

“三西”农业建设阶段:盐池:内源脱贫样本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西”地区扶贫建设的分阶段实施目标是:“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十年二十年改变面貌。”1983年,盐池县被列入“三西”扶贫建设县。在“三西”农业建设时期,盐池县以“停止破坏”和解决温饱为前期目标。“三西”农业建设时期,盐池县委县政府在县直机关抽调干部到全县的乡(区)、村队蹲点扶贫,有效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作用。

“三西”农业建设阶段:盐池:内源脱贫样本

1982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讨论加快甘肃省河西商品粮基地和中部干旱地区农业建设问题的纪要》中,决定成立“三西”(定西、河西、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并规定连续10年,每年拨专项基金2亿元,实行以工代赈、吊庄移民等开发式手段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三西”地区扶贫建设的分阶段实施目标是:“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十年二十年改变面貌。”1983年,盐池县被列入“三西”扶贫建设县。在“三西”农业建设时期,盐池县以“停止破坏”和解决温饱为前期目标。

1.农、林、牧多业并举创富路

盐池县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实行农林牧多业并举,综合开发。1984年,盐池县临时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乡(区)也相应建立扶贫组织。随后开始组织各乡对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找出重点扶持对象,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帮扶贫困户。政府各部门筹集资金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投资让贫困户种树种草、打水窖等。1985年7月,盐池县委紧紧围绕以牧为主的商品经济开展“治穷致富”大讨论活动,从而找出致穷根源和治穷致富的举措。大讨论活动后,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得到明显提高,退耕还林还牧40万亩,实有林面积达到140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30万亩,羊只的饲养量也得到明显提高,最高时达到70万只。盐池县相继提出兴建滩羊、油料、甘草蔬菜、柳编、苹果六个小型商品基地的经济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个体、民营企业尤其是农村个体户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2.推广农村节能技术,恢复草原生态环境(www.daowen.com)

自盐池县被列入“三西”扶贫建设县起,按照“三年停止破坏”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农村烧柴取暖的生活方式和对草原的依赖,先后投资66.72万元,以民办公助、国家扶持、地方配套、用户自筹的办法,大力开展农村节能改灶工作。盐池县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推广方针,组织节能灶、节能火炕和太阳能暖房的推广应用。先后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地参加技术培训,研制出“煨洞式”“炉子式”“架空式”等节能火炕,农户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的节能炕型。此外,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集中安装了一批风力发电机,解决了部分偏远地区农村的生活用电问题。1984年,《盐池县林草管理细则》的出台明确了今后林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紧紧把握住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发展畜牧、多种经营、治穷致富的方向,逐步把盐池县建成滩羊生产和灌木林基地,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三西”农业建设时期,盐池县在加强草原管护和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各大研究所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其科研成果使全县农业经济由单一封闭形式向全面开放的商品经济转化,一大批治沙绿化先进模范涌现出来。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社会帮扶作用

1983年,盐池县在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开始在生活用水含氟量较高的地区进行病区改水工作。到1985年,先后完成了马儿庄、南海子等地的引水工程,铺设供、引水管线153.7千米;建水窖15926眼,解决了17539人和57000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为各乡或农户打机井386眼,全县井灌面积发展到10655亩。此外,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建成了县城至冯记沟全长54千米的县级公路,并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用粮、棉、布、中低档工业品投入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建设力度。“三西”农业建设时期,盐池县委县政府在县直机关抽调干部到全县的乡(区)、村队蹲点扶贫,有效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