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生产方式、历史文化、区域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一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盐池虽是中国共产党走向革命全面胜利大后方的大后方,是当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富源,但由于盐池地处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交汇地带,传统农牧业思想根深蒂固,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水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这些都成为制约盐池脱贫攻坚的瓶颈问题。独特的地域状况,一方面预示着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建设好盐池对促进宁夏乃至全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和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吴忠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盐池县实现脱贫摘帽,对于其他同样资源匮乏贫困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具有启示意义。本章通过对盐池古代、近代的重要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对丰富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的贫困恶化,以及盐池的扶贫开发史的梳理,简要介绍了盐池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背景,将盐池脱贫攻坚置于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利于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盐池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295—1951米,北接毛乌素沙漠,属鄂尔多斯台地,南靠黄土高原,属黄土丘陵沟壑第五副区。南北分为黄土丘陵和鄂尔多斯缓坡两大地貌单元。地理位置上自南向北由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过渡。盐池县内无险峰峻岭和大江大河,最大的河是西部的苦水河,水量很小,流向西北注入黄河。盐池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和农业大县,下辖4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民委员会666个自然村,9个社区。全县总人口为17.2万。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450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而农业人口高达14.3万,约占全县总人口的83%。(www.daowen.com)
盐池县古代为边陲用武之地,境内有隋朝和明朝4道250千米的长城遗址,被誉为“关中要冲”。在近代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和前哨阵地,陕甘宁边区的红色血脉造就了老区盐池的红色基因,赋予了盐池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毛主席在盐池县成立城区消费合作社,党中央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运动无一不体现着延安精神,所以说红色盐池是延安精神的一个缩影。延安精神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盐池人民要用这种精神、这种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广大党员干部秉承革命老区特有的红色基因,发扬延安精神,以红色文化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激活老区群众的红色记忆,拓宽老区人民的脱贫富民路,从而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