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益转化和二律背反。
(2)征地失地和两极分化。卫星城“大墙后面”所暴露的社会现象值得反思,它们正在影响乡村建设五缘文化是一个不争的残酷现实。
(3)财产所有权和所有者错位。
兹引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的几个重要论述作为本文结束语:需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需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需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总之,乡村建设五缘文化很有必要,非常及时,任重道远。
(原载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民间文化与乡村振兴》学术会议手册,2019年11月)
【注释】
[1]本文撰写于1995年,被一权威刊物审稿专家批为“怪才提出‘按要素分配’,庸俗经济学!!!”,7年后在《上海劳动保障信息(内刊)》发表。
[2]《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8日。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5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0页。
[8]同上书,第13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1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4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页,译为“资产阶级法权”。
[12]《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0—91页。
[13]《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14]同上。(www.daowen.com)
[15]同上。
[16]《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9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5页。
[19]《财经》周刊2010年6月8日。
[20]《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7月26日。
[21]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2007年8月。
[23]《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7日。
[24]参见[英]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5]《新周刊》2009年第300期。
[26]人民网2009年12月10日。
[27]《新民晚报》2009年10月15日。
[28]《经济学消息报》2009年8月13日。
[29]“五缘文化”中的亲缘(Kinship),就是宗族、亲戚关系,它包括了血亲、姻亲和假亲(或称契亲,如金兰结义等);地缘(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就是邻里、乡党等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小同乡”和“大同乡”;神缘(Religous relationship),就是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关系;业缘(Business relationship)就是同学、同行之间的关系,有共同的利益和业务关系,有切磋和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由此组合而成的人群,其组织形式便是同学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物缘(Product relationship),就是因物(如土、特、名、优等产品)而发生的关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也会出现诸如行会、协会、研究会之类的组织。“五缘文化说”,是植根于五千年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吸取道家“六亲和睦”的观念,以儒家的“五伦”伦理为理论根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立足现实,面向海外而创立的新理论,是华人、华侨史的一个社会学概括,也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发展地方经济的经验总结。
[30]《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59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7页。
[32]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只有在生存需求基础上,才能依次享有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为强烈的。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