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对入驻园区企业实行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对投资者素质要求甚高,至于进驻园区公司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在考试之列。对入区企业坚持一视同仁,统一税率,统一租金,享受国民待遇,无须区别驻区企业姓公还是姓私,姓资还是姓社,有无官方背景,这里不存在所有制的意识形态障碍,不存在政策倾斜,不存在所有制主体还是附属,是为主还是为辅,受到法律同等保护,不存在所有制歧视。这样的企业生态环境,与游轮码头从不计较靠岸游轮的所有制性质,与大型足球场从不考核参赛球队所属俱乐部的所有制性质,并无二致,自贸区又一次证明市场经济的中性特质。近年,中超足球俱乐部中,姓“私”的球队夺取冠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执教水平顶尖的主教练也并非共产党员。一般来说,在和平年代,正像球场上竞争的是球技一样,市场上竞争的是经济,所依托的才是政治。无须区分进入上海自贸区企业的所有制属性,既是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惯例,也是我国党和政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必然结果。同时,不同所有制企业自由入驻自贸区,也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又一体现。就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制发展趋势看,相当长时期里,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引下,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会得到自由充分发展,其结果一定是相互参股持股,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淡化所有制具有历史必然性。由此决定共产党领导下搞市场经济必然成为最大的中国特色,这一特色规定了所要求的公有制是与国际规范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从原先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转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是一个改革到适应的过程。因此,公有制主体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公有制主体的质量需要区别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仅就公有制主体数量而言,要经历“高—低—高”过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主体,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模式。要是在改革开始和中途就得“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否则就要被扣上“私有化”的帽子,那就无法进行所有制改革了。途中比重下降的是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而比重提升的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两种不同的公有制主体存在着质的差别。曾经对公有制比重下降的担心和划线做法,显然已经没有必要了。淡化所有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