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期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繁荣发展

期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繁荣发展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几年从整个人力资源企业到人力资源产业,到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我们整个服务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上海这个人力资源产业园,我老说它是延安,它作为第一家创了一个新模式,所以目前在国内到处来开花结果。但是在过去的10个多月,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给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期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繁荣发展

主持/郭皓:各位嘉宾,我们下午的论坛马上开始,下午有三场论坛,不同的主题,第一场论坛由我来主持,对话过程中,有两个自由席来发言提问的,所以一会儿在对话时,如果针对某一个嘉宾,你们有一些什么问题,有一两个机会来提问。

对话马上开始,不知道大家是否参加过对话?演讲都是自己来讲,准备好了给你一个舞台你就可以尽情地发挥,但是对话就比较麻烦,是别人问你来答。

我很快地介绍一下每一位嘉宾,我从女士这边开始,朱文静女士,来自上海苏河湾投资有限公司,朱总那个照片我第一次看老觉得像王菲,是有点像吧?

第二位是行业里目前最活跃的,庄华,他叫老P。他为什么叫老P呢?他是学法语的,因为他法语的名字,所以叫老P,欢迎您!

第三位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大咖老大,锦荣先生,大家大概都知道他,来自万宝盛华,欢迎锦荣。

第四位是活跃在这个行业里边最早的,目前仍然活跃的,宇泉先生,昨天在杭州发表演讲,他在讲大数据。我一听这个好惭愧,我觉得好恐怖,我说宇泉作为北京人力资源协会的会长,担任很多年了,讲这么前沿的话题,我压力很大,我觉得我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欢迎宇泉先生!

宇泉是北京女婿、上海人,我一直以为他是北京人。宇泉很厉害,以前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后来承担公共的一些事务,建立了北京市人才大厦。有这些早期的老大在前边铺垫,才有今天整个产业园、这个行业的发展。

下一位是董良坤先生,他来自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一会儿也听一下您的高见。

现在提问开始!朱总,先问第一个问题:以前产业园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一直理解是政府直接运作,最近一段时间跟政府稍微接触了一下,才知道产业园后边有一个投钱的人。“梅园论剑”就是你们来支持的,是吧?上午听陆区长与苏河湾公司黄董说,加大对产业园建设的投资。朱总,你谈一谈在扶持产业园发展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划?后边还有什么举措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嘉宾/朱文静:接着郭总的话题,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和苏河湾管理建设委员会。

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因为是跟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局一起合作之后,我们才加入了这个产业园的建设和整个的推进工作。

苏河湾建设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就是上午参加开幕式致辞的陆晓栋书记,上午坐在会场右边的都是管委会的各个部门的相关委办局的领导。

为什么我们这个管委会能够比较好、比较畅通地发挥作用,在这个管委会里面能与我们想服务的行业、企业,做一个比较及时、高效、有效的互动呢?我觉得跟管委会的机制体制是分不开的,也跟区委区政府对这个产业的重视度是分不开的。其实我更多的是苏河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一名成员,我们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相信大家在早上听我们陆书记讲话后,应该了解到整个静安现在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人力资源产业。从老闸北到新静安,我们一直是把这个产业作为我们整个区域扶持、关心的重点。

所以才会有我们这个园区这样一种相对比较创新的工作模式、体制机制,上面有管委会,然后下面是王局带着我们公司,从专业的角度,加上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这样一个模式,然后两者有机地结合,整合区里各个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这几年从整个人力资源企业到人力资源产业,到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我们整个服务也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先表一个态,苏河湾建设管理委员会也好,我们公司也好,我们会更好地为在座的企业、行业做好服务,发挥我们的优势。

顺便请允许我做一个广告,在华康路的4楼,我们做了一个人力资源行业展示馆,它记载了整个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发展的历程。

我相信在座很多企业的信息都已经录入在我们这个馆里面了,各地园区的信息也在我们这个馆里面了。会后有兴趣的园区、企业,还请去那个现场指导,提意见,让我们更好地为你们服务。

主持/郭皓:谢谢。我觉得上海产业园能做成功,是因为他们“官和商勾结”得很好。官做大指导,作为苏河湾产业园投资也跟得上,所以我觉得他们双人舞跳的不错。看2019年会不会有什么新动作。上海这个人力资源产业园,我老说它是延安,它作为第一家创了一个新模式,所以目前在国内到处来开花结果。

大家都期待着,作为上海最前沿的市场阵地,产业园最早的发源地,要有更多新的东西出来,有什么新的玩法。

老P,老P以前是伯乐公司的,伯乐公司是一家猎头公司,是属于高端的、猎脖子的。老P他已经做了这家公司10多年的CEO,今天跳到“海”里创业去了。他快速地跟猎聘合作做了一家猎头公司。老P,给你1分钟介绍你们公司,然后再说你怎么没跑浦东或其他地方,怎么就跑到静安区来了,是不是产业园给了你一些什么好处?

嘉宾/庄华:谢谢,我做的这一块在人力资源服务里面算是比较小的,高端人才寻访,我跟郭总是同行,猎头。当然他经常跟我开玩笑他是猎头,我是猎脖子的。给大家一个比喻,海德思哲平均的单费在10万美元左右,我做的猎头大概在3万美元左右这样的一个位置,是这样的差别。

23年猎头的生涯,前面的22年参与创办了伯乐公司,当初也是国内和亚洲最大的猎头公司之一。只是那个时候我们跟静安区打交道比较少,因为最早在卢湾区,算是现代服务业。后来合并了以后,就去了黄浦区,变成了金融办分管我们。所以,再次创业了以后,也是非常荣幸落地静安区。我觉得这一路来,实际上跟很多的产业园都打交道。但是在过去的10个多月,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给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我觉得不完全来自政策优惠等之类的。我想说的是三方面,做好一件事情,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专业服务的,实际上就是用脑、用心、用手,过去的10个月,我觉得我很荣幸地得到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包括王光荣局长和整个班子对我们的支持,充分体现了所谓用脑、用心、用手。

用脑的话,就是有专业水准,对我们这个行业有相当的了解。

用心,早先知道我们要创业,很早就跟进,跟风投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有一个创业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就开始参与了,给了很多的建议。我觉得这个远远超越了我们原先对政府部门管理角色的一个设定。

用手,随叫随到,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背书,所以经过这10个月以后,人力资源产业园区跟其他产业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做一个专业服务的提供者,这个要求蛮高的。

所以,希望产业园的这些企业,都能够有机会享受这样的服务,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体验。我觉得有了这样的体验,我们才可以把这个产业园区搞得好,这一点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谢谢。

主持/郭皓:不错,刚才分享的,实际上跟我上午的讲话主题蛮像的,产业园要服务于它的HR这种企业,我觉得上海产业园做得非常不错,其他产业园可以从中借鉴,成为真正服务企业的一个产业园。

下面问一下锦荣先生,锦荣对这个行业应该蛮有了解的,特别是产业园,所以,能分享一下吗?我看您好像也走访了大半个产业园,那么5分钟时间,来分享一下您对产业园发展的一些认知和看法。

嘉宾/张锦荣:我向你先鞠个躬,因为你给了我5分钟时间。我们是一家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的供应商、服务商,产业园并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

这几年由于我们与政府有一些合作,我们参与了5座产业园和类似的人才集聚区的建设。去年大概有近20家产业园与我们沟通合作或者入驻,也希望我们参与一些活动,我们也因为能力有限无法接纳只能谢绝了。

原因很简单:第一,它不是我们主营业务。第二,我个人也有三条原则:我认为如果这个天生条件有很大缺陷,无法做好的,我们不轻易参与。我们有品牌上的责任。如果我们认为有能力把它做好的,但是无法与当地的政府协调一致能够配合的好的,也不能做。政府主管部门很积极,我们也有信心,但是我们没有可靠地组织起来当地的运营团队的话,也不能做。

因为不能走过以后,被人指着后面戳脊梁骨:你看这是他们做的,你看做得那么差。万宝盛华的市场品牌丢不起,所以今年1年当中只参与了一座产业园的运作。

讲这个经验就是我有一点体会,今天讲产业园,可以冷思考,也可以热思考。所谓的热思考,产业园是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大事,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一定要关注它。所谓的冷思考,我们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我办产业园干什么?定位不准运管不到位,产业园可能会输的。

中国的产业园有很大的建设投入,也是全世界独树一帜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不成功的也不少,因此我们需要冷思考。

第一个冷思考就是我们产业园它的购买者到底是谁?一,肯定不是政府。二,也不是职业的劳动者。三,一般来说是我们当地的企业,它向产业园购买服务。

如果这样的话,企业购买服务而当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存量不足,增量有限,那么我企业怎么能得到它的服务?这样的话,产业服务面就会很窄,满足不了当地的企业需求怎么办?因此我们一定要跳开原来产业园的那一种框架,要突破原来的一些传统的、狭义的人力资源的这一个思维限制,要越界、融合、跨界发展产业园。就是说凡是能够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的,产业园都应该努力去办,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就像日本的Recruit,他们服务理念是人的一生都和人力资源服务有关系一样,服务面非常广,产品非常丰富。凡是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我们产业园都应该办。这样的话,产业园的服务内容就丰富了,外延就可以扩展了,内涵就可以丰厚了,它对当地的企事业的服务功能就可以扩展了。这样的话,它才能够满足当地企业的购买需求,满足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要求。

谈产业园,我觉得要跳开原来的那个框架,思维要宽广一点。我也看过很多成功的国有企业管的产业园,确实是很成功很典范。也看到一些国企和民企联合的产业园,也更多地看到一些民企兴办的产业园在崛起,我们应该把眼睛朝更加国际化,更加市场化,更加大众化的深层次发展来看。

而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当中,一定有一支力量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因为我感觉到民营机构的力量非常强。

我看到一些很好的产业园,比如说我在江西南昌就看到同济管的产业园,是我们江西省同济人力资源公司做的一座产业园,那就非常有特色。它把科创、把双创、把企业的服务全部放在一起了。也使产业园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供应量,企业就得到了满足。当然我们也看到博尔捷公司,也做了很多产业园,也有很多很有特色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今天产业的第一轮竞争已经过去了,第一轮竞争带给我们很多的经验,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教训。我一直在说一句话,我们任何行业都可能有类似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警惕定位不准运营失衡,在新一轮竞争当中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定位不准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今天我们思考产业园,要更多地研究现行的一些很好的产业园的生存状态,研究它的生态圈,研究它的商业模式,学习它们,重新回过头来完成自己的定位,这是我们常说的产业园2.0阶段即第二轮的竞争。这个竞争今天才刚刚开始,值得我们思考,谢谢!

主持/郭皓:非常好,看样子锦荣真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实人力资源产业园这个概念不可复制。名字可以复制,但是根据各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其实它需要定制下药,来重新定义的。所以我感觉是产业园发展有些地方过快,过于追求形式,后边我觉得会有很大的累赘,还有问题的。从我自己感觉,真正的产业园落地,应该是有赖于专业公司来运作,但是我们虽然经历了将近8年的产业园发展的历程,目前来讲,作为真正的企业在运作的产业园,我觉得从一个模型还没有出来。

所以,如果你走这条路,祝愿你明年,能够出一个样板出去。你讲了一套理论,它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非常的适合地区产业园发展的。到那时候,再开大会你就有项目去做了。

下面宇泉来讲一讲吧,我们这个产业园发展8年,北京这边一直在酝酿。宇泉是我们北京推动人力资源产业的一个领袖人物,所以到目前为止,大概今年北京刚刚推出人力资源产业园,某种意义上还是刚刚开始。所以宇泉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推动这个产业园在北京的落户和发展。

所以宇泉也借此机会,宣传一下咱们北京的产业园的一些跟其他产业园不同的,吸引他们过来我们北京落户。

秘书长帮我们填一下空子,这都是有智慧的人,我们的椅子不多,您上来一趟吧。这个是大咖,这都认识,据说行业里有这句话,南有朱庆阳,北有张宇泉,知道吗?这两位大咖。

嘉宾/张宇泉: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人力资源产业园这样一个高峰论坛,首先要感谢我们王局,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好,而且会议也很及时。实际上我感觉,我们这个会议既是一个产业园的宣贯会议,也是一个总结的会议,也是展望我们产业园建设未来的一个会议,我感觉这个会开得非常成功,非常好。

作为产业园我不敢说我有多少建树,但是产业园研究咱们好多年了,跟着上海学的,一直跟着上海在学建产业园。非常遗憾,我们北京多灾多难,5年以前我就开始要建园,地方也找好了,给市长的报告也都写了,两次给市长报告,两次都没有批。

主持/郭皓:宇泉你说吧,因为今天没有直播。

嘉宾/张宇泉:这个没关系。

主持/郭皓:开玩笑。

嘉宾/张宇泉:后来我们就知道了,给市长写报告不批,就是因为我们的市委、市政府要搬到通州区了。所以我非要建在海淀,市长他不批,后来我们局里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了。

现在和大家说非常高兴,10月25日,经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报告,已经批准北京产业园区作为全国第12家产业园区,那么后面还有好几家。

当时我在申报的时候,因为我知道过去我们是第7家,我和部里都说好了。但是后来一查,说七上八下,你肯定不行,所以就没办成。那么现在第12家,我就和部里说,最好不要变成第13家,部里说没问题,你这个抓紧报,所以我们现在很荣幸成为第12家,我估计将来对我们产业园的建设会有很大的推动。

我感觉产业园确实非常好。因为产业园实际上产生在上海,但上海过去并不是单纯要建产业园,我感觉很多的发明创造都在不经意当中。

它实际上因为给了个人才大厦,给了之后入不敷出,养不活这个楼了,这样的话怎么办呢?说我们看看搞搞场所经营,咱们要租出去。最后经过专家论证,一直论证到最后说建个产业园,我感觉这个非常非常好,很有远见卓识,而且对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真正的产业园建设,我感觉可能不能这样一窝蜂,产业园建设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因为我们的人力资源机构就这么多家,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这样需求的时候,你要强行建产业园,将来肯定要出现一大批“鬼楼”。

只有在经济和你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才能建园。北京我认为就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北京1 500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我们的营业收入很抱歉和大家说,这是我的统计,不是我们政府的统计,突破2 000亿元,你们是3 000多亿元是吧?上海是第一,北京是第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它急需要建一个产业园。

现在市委市政府很重视,把这个园建起来。我就琢磨这个产业园干什么呢?

第一个,产业园是我们人力资源机构服务中心。就是通过建园有了很多的政策,把人力资源机构集聚到产业园来之后,因为它有了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实际上是给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服务。(www.daowen.com)

这个服务非常重要,现在我就和我们的协会说,为什么要你协会?就是给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服务的。那么我们有什么优势呢?人说你凭什么、你怎么有优势?我说我有优势,我有对接政府的优势,我有协调的优势,我有促进产业发展的优势,我能够提供别人起不到的作用,方方面面,我感觉是个服务中心。

那么我们北京的产业园好在哪里呢?基本上是交给了协会。本来说实话,我感觉协会去运作一个产业园不合规、不合适。但是现在我发现挺合适的,协会运作好处在哪里?

第一,协会是个第三者,它不是个直接参与者。那么我给它提供的这个服务很公平,公平、公正,不会出现问题。因为你一个机构如果要去运营的话,作为北京来说好多机构不许。说你不能运营,你运营我不参加,这个会出现问题的,但是最后协会大家没有意见,我协会在这里面没有什么利益。

第二,我们是个孵化中心,就是通过我们的产业园要孵化出一批新型的创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我们有这个责任。

第三,我认为是个培训中心。就是我们在建园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有培训基地。就是我这个产业园建完之后,你不要到别的地方去,在我这个地方都解决了。这样的话,就是咱们郭总上午讲的,你要有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培训,我们要有个培训中心。

第四,我感觉我们是一个服务平台,就是搭建了这个平台,由政府来搭建,由市场来运作,在这个平台上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能够施展本领,演出有声有色的各种服务,这个对我们人力资源发展有好处的。

第五,我感觉它还是一个扶持中小企业的基地。北京最近又刚刚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北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这是我协会下面的二级机构,专门为了我们的中小企业,为它投资、融资,为它创造条件,让它发展起来。

因为我做了第一本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1 500家企业,90%是小微企业。很多企业是基本上能够生存,那么这些企业怎么办?要通过我们这样的平台来扶持它。

第六,我感觉我们作为另外一个大数据中心,在招商的过程当中,就把大数据都设计好了。在这设一个大数据中心,也就是说将来由我们大数据中心来发布。

像人力资源指数,将来我要发布人力资源指数,人力资源指数很难发布的。你没有统计数据是不行的,你没有大数据中心你发布不了。将来在我这个人力资源产业园里面就可以发布指数,我这个指数是北京的或者全国的,我都可以发布。因为有很多的大企业都在我这儿,我现在要建立一个大数据中心。

另外一个我感觉作为一个产业园来说,实际上郭皓讲了,你说不要讲究什么税收,但这个东西得处理好这个关系。我赞成郭皓的意见,不要把它作为一个硬性指标。

实际上就是你把企业扶持好了,企业挣钱了,它交的税不就多了吗?所以不要把它作为一个硬件形成的指标,首先你要给我交多少钱,我们认为不对。现在我准备做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标准,产业园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和大家现在在座诸位不同之处在哪里?我们人力资源要想进园的人太多,我们专门成立一个专家审查委员会。经过专家审查你才能入园,不要说你找我,因为在后面人太多,我说你不要找我,你报名,报名之后,我们10月22号通过了第一批,一共14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路演,11月2号我们准备召开招商会,由通州区(我们第一个园在通州),一区多园,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由社保局和协会来承办这样的一个招商会。招商来了之后,先报名,你把数据提供之后,我们都有标准。然后我们就请专家来进行论证,经过专家委员会通过,你就可以入园。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退出机制,我们准备真的要做这个标准。不是一劳永逸,你这个机构在这么没什么作为,我可以让你退出的。另外还有一个,北京有一个很大的特色,人民政府专门搞了一个关于猎头的优惠政策,但是能不能满足郭皓提的要求不好说,但是肯定地说,对于猎头这一块,北京要注重发展国际化。

通州,我们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为政府服务。海淀是高科技,和国际化挂钩。丰台是总部基地,所以我们三足鼎立,我们园就不是一个园,两个园,可能要建很多的园。郭皓和我不一样,郭皓是北京人,到上海来了。我是上海人,到北京去了,郭皓还是我的学生,人力资源从业资格我给他讲课的,但是郭皓比我的本事大多了。

所以,我认为北京园区就一定要把它做出特色。第一个园要建了,大概在明年年初我们就入驻,第二个园正在建设当中,我们是一个园建完之后,再后备一个园,然后我们再建海淀园,海淀园建完之后我们再建丰台园。这样的一种模式,我们局是比较开明的,不要搞一家。只要有条件,我们都支持。

所以,我感觉产业园建设很重要,我们在上海学到不少的东西,在苏州学到不少的知识,在南昌学到不少的东西。确确实实我们现在都在学习,但是我们在借鉴大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要创新,要发展,使我们北京产业园要建成一个高层次的、国际化的产业园区,谢谢大家。

主持/郭皓:我以为宇泉是北京人,谁知道是上海人,上海人比北京人要聪明很多,抓紧时间。我每次在上海开会,我一要问问题就展销产品,给你1分钟的推广讲了10分钟的时间。好的,北京有北京的特色,北京产业园有北京产业园的特色。

嘉宾/张宇泉:我说北京产业园,如果现在要进来,你可能要后悔,但是如果你不进来,你会后悔一辈子。

主持/郭皓:北京有北京的特点,大家都知道特别的一个地位,所以北京历来就不能作为产业的创新的基地,现在创新基地的担子全放在上海,但是我觉得北京有定乾坤的作用。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它有特殊性,它排到第12了,不是说北京做不了产业园,北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咱们看通州区的产业园做特色了,得向上海学习,我们先做出2亿元就可以。

下面由董先生发言,董先生来自政府,他是研究人力资源的,这个话题其实蛮新的,因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本身已经很旧了。您认为在人力资源产业中,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嘉宾/董良坤:再增加2分钟,感谢论坛,感谢主持人给我这么一个机会。4分钟时间我分享6句话:

第一,从情结上来说,我现在也在产业园的人才大厦办公。一句话,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它的前世今生,它的存在或者发端的逻辑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说过去的30年、40年,因为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进程,然后才催生出我们这个产业。有了这个产业,才有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的这么一个平台。

很有幸我经历了90年代,我们国家级人才市场的布局,也经历了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中国第一例人才市场改制,我全程参与。然后就是2010年这个重要的节点,第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在梅园路77号,我一直说这是星星之火,这是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一个策源地。

所以对于这个产业园我有幸在2010年、2011年,全程参与了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三个报告。然后第二年国家给了重庆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园,有幸重庆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委托我做,于是我一年跑了7次重庆。

第三个就是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我也是昨天夜里从中原刚刚赶回来,那边一个活动。所以从情结上来说,我们这20年一直在纠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0年前的市场改制,我们在讨论如何政企分开、政市分开。现在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破解政企和政市分开的实践样本,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突然想到一个场景,因为我也是刚刚在12点45分回到上海,上午参加了浙江平湖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开园仪式。平湖市委书记、市长全部出来站台。由这个场景我想到2010年10月份,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挂牌的时候,上午我们的毕司长,包括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都来了。这里边就说明一句话,包括我昨天在河南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7.8万平方米的体量,已经在郑州的空港新城亮相将近1年,包括重庆,包括上海。

第二个观点就是说没有政府的推动,或者没有政府的第一推动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处在这么一个风口浪尖,我把它叫做关口、风口和时间窗口。没有政府的第一推动力,就没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么一个集聚形态。

第三个观点,我在做重庆规划的时候,就是重庆最早产业园的一个布局,是列入重庆市当年十大项目之一。

所以在那以后我就在思考,产业园它究竟是一个产业形态,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属性?我一直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化、产业化的产品,它首先是一个公共服务产品,它的要求叠加我们的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人才的配置,包括我们的社会效应。

因此我说产业园和其他的高新技术和开发区不一样的特质,它的一个多重属性,既有有关产业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又有民生属性,这是第三个观点。所以说政府在这样的一个首先是公共民生产品里面,它的作用是市场的力量不可以替代的。

第四个观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从2010年到现在是8年,现在15个国家级产业园还有将近上百家的产业园。这是将近上百家,不管是国家层面的还是省级层面的。

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过程,我觉得印证了政府在我们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始终扮演的一个角色。

刚刚张总也讲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纯粹的市场机构运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成功的,但是也没有一家完全是政府主导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成功的。那就说明了一点,我们这个产业园特殊的属性,一定是由政府来作为第一推动力,然后来市场运作,所以我们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这就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

刚刚我们张会长讲到,政府制定标准,制定市场准入条件,包括我们要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第四个观点。

第五个观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我觉得在不同阶段政府职能的作用,应该说是力度不一样。比如说在我们的建设阶段,比如说规划、政策制定,我觉得政府可能起的作用应该更大一些。

但是政府的作用,它进入最终是为了退出,让市场起主导作用。所以我帮重庆做规划的时候,政府作用的力度应该是逐渐减弱,而让市场的作用逐渐放大,所以这就是第五个观点。

第六个观点,5年前好像也是在某个场合,我一直说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一种形态,在国际上没有,它是一个三无产品。没有国际惯例,没有成功的先例,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这完全是我们中国特色的。

首先它的一个政治符号,包括现在我们15个国家级产业园,那一定是带着强烈的政治符号,然后嵌入到我们的民生社会,比如说我们的产业,包括城市转型。但是现在我们在座的,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思考,或者说未来我们是往哪个方向走,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让这个政治符号变成市场符号,变成产业符号,变成新经济的符号,这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思考和话题。

主持/郭皓:非常好,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咖,都是这个行业里面非常有主见的,两个问题的机会,谁来问一下,我再占用一点时间,有没有来问的。

互动/来宾:我就想问一下张锦荣老师,我听到张锦荣老师讲的万宝盛华,我想听一下张锦荣老师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国际化这一块怎么做,因为HR肯定要服务海外来的这些人,再有就是一些留学生,你们对这一块怎么处置的?

主持/郭皓:好的,我听懂了,一会儿锦荣回答完之后,老P也来回答一下,因为他也是外资做高端的,所以也有发言权。

嘉宾/张锦荣:因为去年恰恰是给一个省级的产业园,不是给他们做规划的,是研讨的。我当时提出的一个口号:一个带有国际化气质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因为这个城市不一样,是省会城市,不是说每个城市的产业都能马上就谈国际化,因为我们这个城市到这个时候了,它就应该谈国际化。今天任何一个城市你要做产业的话,你可能要有前瞻性。

所以,第一,你可能是大众化,这是一个基础。

第二,你可能要有一点国际化,因为我们抢人才,人才大战蔓延到全国,现在可能我们内存不够,要打开眼界向全世界去引,你要考虑。

第三,数字化。大众化、国际化、数字化是产业园必由之路,是产业园提升的台阶。但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把三项任务一起谈的,先谈基础化、大众化,再谈数字化、国际化,饭要一口口吃,这也许是将来我们要探讨的所谓1.0阶段、2.0阶段、3.0阶段。

嘉宾/庄华:谢谢,我觉得今天的问题可能跟产业园没有什么关系,我简短一点,实际上对中国人才市场来说,20年以前我们是人才进口,到了今天我们还在人口进口。原来大家期待,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会变成一个所谓的人才出口国。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看到这一时代的到来,当然有一点点。

现在我们做的很多项目,仍然在进口,如果谈互联网的这些前沿科技的话,因为前端的研发人才在美国,应用的场景在中国。所以我们仍然从北美和欧洲引进很多机器、大数据等之类的。

所以,我说的国际化可能不见得是我们的人员出去,也是人要进来。这个是我的一些理解。

互动/来宾:我知道的,因为国外很多人来到国内,而且是我们中国政府出钱让过来的,留学生太多了。

嘉宾/庄华:关于海外人才引进,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上海有浦江计划。它是组织部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引进的,给钱,也给资源,这是讲第一个。

第二,各地引进来以后,它现在也开始对你进行评估,就是你这个人才,比如说是带项目的,还是你有技能的。

那么你讲我们有公共服务的产品服务他,比如说你有外国专家证、居住证,还有子女就学问题,这些是由公共服务+,他们市场服务的产品,来服务你职业人进入当地,你刚才问的是这个问题,我来代他们回答,清楚没有?

主持/郭皓:我做一个小总结,这个我也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意见,尤其最近这一两年,大家都知道中国都在谈第二大经济体之类的,那么前段时间谈的国进民退,这话题好像在纠正。

然后强调本地化,但是我觉得其实有一个现象不好,就是我们开放40多年以前都有外资企业,那么大量的高端的,特别是管理型人才来到中国,我现在碰到一个最大问题,我这个钉钉每天都有些老外加我,每天都好几十的,后来我一看全是在中国做高管的老外。

大量的老外,这是无法阻挡的一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说明不是好问题。我们并不是把外边的老外给轰走,我们恰恰需要让更多的老外进来。因为我们的企业在这些老外离开之后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也说明一点,我们的发展可能还不能说是很高端。

另外,就是资本,外边的资本引进来,像report这个行业进来,那我们很多的企业也出去投资、并购。但是我们有一个国际化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整个的商业组织结构人才的国际化。所以我有时候跟他们讲,包括华为,还不能称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公司。

你看所有的国际化大公司里边外国的员工和管理层,它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点我们现在反而在逐渐地下降,这个下降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不要用所谓中国特色来看整个全球的国际化的指标之一,所以这个我觉得要长期看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样子的。

王局,我的任务完成了,我的panel结束了,谢谢各位!

嘉宾/朱庆阳:我认为要给精彩的主持人一点掌声。因为他是全球一线品牌的董事长加顾问,这是联合国的商业模式,再次给点掌声。

主持/郭皓:主要谢谢他们给我的机会,可以让我胡说八道。下面这个panel交给袁厅长,之所以推荐袁厅长来主持下一个panel,是因为在这个行业里边他是特别深刻思考的,袁厅长下面这个panel你来玩,你有思想,把他们给打通。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