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线上平台共建

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线上平台共建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想讲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线上平台共建的探索。我认为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对未来人力资源产业园线上平台的方向应该怎么架构,应该引起一个新的思考。第五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当前发展的短板。这次社保、税收政策一变以后,在这个合规性的风险上,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又带来新的考量。包括我们依赖政策,现在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一有政策的变化就地动山摇。

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线上平台共建

顾家栋·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顾问

今天很高兴,感谢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人力资源产业园专业委员会邀请我来给大家汇报我的学习体会。

刚才,郭总讲了他们的猎头用人的思路,我跟他们的董事长在2002年芝加哥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用中国的地图在他的办公室和他交流,我想把海德思哲的一面旗帜,请它架构到中国的上海。因为当时海德思哲还在韩国,他请我吃饭,我请他到上海。我把中国地图上上海的圆圈插了一面红旗,希望他来。想不到我们郭总就来了,来了几十年。

今天,我想讲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线上平台共建的探索。我认为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对未来人力资源产业园线上平台的方向应该怎么架构,应该引起一个新的思考。

所以,利用今天的机会,我把这些问题补充一下,我讲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强调园区线上平台的背景和必要性,为什么要做。我原来想讲5个W,现在我讲第一个就讲为什么要做。

第二方面,产业园当前发展的短板。

第三方面,平台共建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们的产业园整个的架构,已经有100多家,我统计了一下将近有60家是国家计划,未来的产业园应该是怎么样的方向,我认为应该是一个资源互补,产业园与产业园之间的资源互补。由于我们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呈梯度的转移,那么我们应该来思考资源互补,就是人力资源的互补,和产业转型的互补,和服务便捷高效,和智能协同平台架构的搭建。

第二,如何让人力资源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促进行业升级。我认为应该是在信息化、合规化和国际化、市场化的目标中来搭建人力资源产业。

第三,我们如何跳出产业园区仅仅以地产为主的自营模式,为一个物理形态的物业租赁的模式和税制的模式来建产业园。应该以平台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互联互通。特别重要的是最后一点,我认为通过10年人才产业的发展,总结和调研了产业园的趋势和发展的优势、互补性后,我认为再提融合非常重要。

比如说我们上海人才产业园为什么它能够快速强劲的发展?其中之一,在产业园建立的初期,我们上海人才产业园定位的正确载体是以苏州河黄金水道两翼。我一直强调,当时跟周平区长谈过,人才产业园应该以苏河湾两翼齐飞的方式来建设我们人才产业园的服务群。

苏州河的南岸应该是高端咨询的方式,来加快我们的发展,苏州河的北岸以人力资源实体架构来做。我们的载体是苏州河,我们的载体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我认为这三个载体的融合,给我们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人才产业园该如何来建?

第一个要解决什么?是要选择一个非常契合你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你产业的发展主导和你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不是楼宇的选择、大楼面积的选择,这是我的看法。

第二个建设产业园的线上平台,我认为是当今人力资源产业园技术发展,2.0、3.0版必然的趋势。整合人力资源服务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也是我们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未来的人才产业园,虚拟的人才产业园,也是必要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大家知道我们国务院发布了人才和长江经济带的人才资源的互补性的规划要求,那么我认为上海的人才产业园不仅仅是上海的,而是全国的人才产业园。应该以一个虚拟的平台架构,把互联互通的概念,架构在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上,使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的升级和换代。所以产业园的人力资源服务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和人才的疏导、引流是非常重要的。

改变人力资源产业园以租金为主的低能效的招商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的闭环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我下面会讲一个图,怎么来闭环地来做这个生态系统。还有就是随时为工业4.0等服务提供人才配套服务的新模式。我认为建设人才产业园平台的三个有利效果: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城市化建设,三是也有利于提高企业高科技能级的水平,促进产业集聚,这是我们要做平台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国家战略人才产业园,现在的机遇给了我们几大规范发展的具体条件。特别是《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出来以后,对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的功能增加了,以监督、检查、服务、推进等一系列的服务模式。所以我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场逐渐地成熟,对我们人力资源服务需要思考的一个边界正在被打破。整合加剧,更多的服务模式交互,将延伸出更多新的服务模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何时建、怎样建、谁来建,这些W是我们人力资源服务要思考的。我认为有五大需要考虑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就随着市场细分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升级,迫使我们人力资源产业园要提高自己的能级。

第二个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引入产业园的不是物理平台,而是虚拟平台,在桌面就可以进行服务的推进。所以我非常同意郭总说的服务模式,我们应该引起一个新的思考。

第三品牌建设。我不讲了,我们的部里领导刚才都介绍过了,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竞争的状态。所以人力资源服务向专业和知识含量高的方向发展,整个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国际的经济的竞争态势,已经向生产知识能力转化。要生产知识,就是学习。

第四知识生产能力转化,就是你学到的知识要能够生产。刚才郭总说了,生产生态。我认为生产生态这一块实际上是学习生产能力要提高,那就是我们产业园的服务能力要不断地提高起来。

第五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当前发展的短板。不言而喻,刚才郭总说到了一些短板的缺口,我认为我们的短板、东西部的差异、服务的规范,和质量呈梯度型,是我们市场服务产品的特点,现在还是存在传统和产品单一、依赖政策,特别是潜在不合规的风险。

这次社保、税收政策一变以后,在这个合规性的风险上,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又带来新的考量。包括我们依赖政策,现在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一有政策的变化就地动山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利用产业园的服务,不断克服常见的以不合规的方式转移用工风险,回避社保缴纳管理政策等问题。

第二为适应高需求员工流动率,通过招、派、包、代,减少成本,这是两个我们当前服务产品的特点。也形成了人力资源服务技术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两个短板。行业内价格竞争激烈,用工难、招聘难以成为常态,这是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板。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行业的创新的服务和研发投入不足,是我们整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应该思考的核心。余院长讲到整个产业园创新服务应该如何走,我认为这个短板,是应该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的端口。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性强、流动性大、敏感性高、需求性高,使我们行业服务的活力不够强。

所以,在这些短板的趋势下,我们要改变。大家知道,只有改变自己,才有未来。经济发展越快,我们需求的变化也越快,只有变,我们才有生存的时间和空间。我认为我们这次论坛很重要,它将推动我们全国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向新的高度和新的平台来提升。区域发展的短板有十点,包括模式不灵活、企业的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特别是我认为产业园与当地特色产业布局的结合不够明显,还是以税务、税优政策作为拉动,导致我们一系列的短板的出现。

还有人力资源服务入驻企业质量的筛选,参差不齐。今后我们要以社会贡献率和社会责任的评估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讲区域线上平台共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区域共建有扶持、有发展、有市场化三个要素,如果要建产业园的平台,我认为是建一个长江经济带人才产业园的一种格局,上海应该是一个服务全国的上海。甚至以珠三角平台、长江经济带战略平台或者说京津冀平台,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三大平台来推进整个国家的人才产业的发展。(www.daowen.com)

让数字化的服务平台来带动我们的服务的供应链,线下平台服务,引入第三方的机构,支持将园区打造为集生产、研发、孵化、办公、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一个地区,我看了李强书记专门召集了华东地区安徽、江苏、浙江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三角洲战略。我们人力资源的服务,如果还局限在上海的话,已经不是国家人才战略和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所以,建立以平台为主的人才产业园2.0、3.0版本。把人力资源资源的跨界共享作为一个新模式来思考。

产业园三大组件,现在我们的1.0版,产业园是政府搭台,创造条件,给我们优惠政策。我认为我们应该进入第二梯次和第三梯次,把产业园线上平台服务模式和大数据第三方服务和研究院和产品孵化,孵化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新的服务产品和新的架构,来推进我们人力资源服务拉动人才竞争。

平台的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是五个多:多需求,比如对人力资源的会员,各项服务的刚需应该提供服务。多选择,提供多品牌竞争发展的环境,刚才说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平台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媒体。多合作,规范的API的接口,给我们园区和整个人力资源产业区域的战略平台提供服务接口。多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配套服务的有金融、保险、医疗等,作为SMP的供应商管理服务的模式,在我们平台上进行共建、支持。多动力,服务创新拉动资本运作。将来在人力资源产业园,我认为这五个多是非常重要的。多需求、多选择、多合作、多行业、多动力来推进。

我把顾总说的生态体系,归结为六大生态体系,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第三个生态体系。

整个的生态体系,社会贡献率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对我们产业平台非常重要。这个标准体系包括对客户的满意度的服务,在平台上的考量,包括对企业缴的税、发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以及安全、人的和谐等。这个评价体系是真正应该确立起我们人力资源行业一个标准化的新高度。

现在你说上海外服,它是全国一流的,一流在哪里?规模大、效益大,或者说IT好。那么还有其他指标体系呢?它的社会贡献率多大?社会工业支持的怎么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对社会的贡献率是考量非常重要的要件。

所以人力资源服务业要评价它的体系的话,我认为产业园应该就要政府搭台,建立体验、交流、产品、交易、孵化的平台,来帮助我们人力资源企业提升它的服务能级。

好,我设计了一个平台整体架构图,用SaaS的平台,由我们政府搭台,或者由资本方来投资,或者政府有少量的投入,有资本进入,有人力资源服务来共享区域化的人才产业平台。

谁来建?我认为由第三方来建,由第三方IT的人力资源服务的平台来组建,由园区建立管理监督,政府搭台指导。

平台吸纳具有专业品牌特色优质的服务企业合作与加盟。

第二平台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员工创客,众包服务的方式为经营策略,支撑我们园区的效益平台。

平台的功能是开放,打造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智能化手机端O2O,用身边的服务模式,来提升园区的整个的架构。甚至可以跨区域到长江经济带,到珠江三角洲,到渤海湾等,运用全国的资源来架构一个新型的人力资源服务的大平台。

目的是什么?平台各方的客户价值实现。如果这种平台架构起来,一定是节约IT系统建设成本的。现在我们人力资源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居多,占94%,中小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应该说具有非常艰难的发展的提升空间。

所以搭建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让中小企业重新焕发专业化潜能,专、精、特、优,而不是做大。

另一方面就是节约IT系统使用成本,有条件的免费现场服务,省事、省心,互联网高效率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我认为未来产业园要把1.0和2.0、3.0,银行、金融、员工培训、采购等深度服务架构在一个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平台上。

这个平台是一个桌面距离的服务平台,让大家提升它服务的价值,使我们产业园更富有生机勃勃的朝气。

大数据模式。除了那个数据以外,1.0、2.0版,希望基于大数据来解决社保、税收、薪酬、福利和招聘、培训。未来的人力资源行业服务的派遣、外包、代理等,都将是大数据的某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项服务去供给。

所以我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定要有精准定位的大数据来支撑,必定要有一个虚拟服务的平台。

整体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链的闭环,招聘培训和人力资源外包、个税筹划,以及健康管理和福利的这一块闭环的运作,将来是一个寻求需求的循环的闭环市场。

所以需要我们人力资源架构产业园的平台,和在某一个区域的大平台来为大家服务,减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这就是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一个交易平台。

产业园四大窗口。刚才说了产业园的四大窗口,我们有8个点,最重要的一个点是MSP模式来做供应商服务的管理。还有一个是互通疏导,人才培训区域和各个区域的输送、疏导和人才互补。

未来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人才所用,而不是人才所有。这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人才所用,而不是人才所有。所以我们整个的架构,作为供应链的架构来释放。

解决方案。我认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线上平台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使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有需求的企业实现便捷、高效,同时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性强、体验感好、满意度高,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服务的成本。而创建各个产业园互补效应、提供园区能级的共享效应资源是我们建设平台的最终要求。

所以实现园区线上平台的关键,我认为政府支持、认同,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创新,第二是人力资源产业形成产业资本和资源投入结合的一个新的模式。

利用SaaS平台的技术,离不开优秀团队的支撑。需要有一个第三方的外包平台。

第四选择适合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的优质资源供应商,就像淘宝一样。

平台的策略有微信、SaaS平台、免费托管等。有一个无缝对接的服务,来培育行业生态的价值链。

做平台最后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共享,价值贡献。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价值共享,实现服务能效的提升,使我们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新型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