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号召我们认真总结与回顾,助力改革开放再出发。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构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态型服务体系,首先就从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的40年发展说起。按照我的理解,从改革开放初到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源期,即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四大召开前。我们现在称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这样一个领域,它有下面几个源头:一是知识青年返城。“文革”时期下乡的知识青年,在“文革”结束后大量返城,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知青的就业问题。因此,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各级政府在各城市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实际上就是解决知青返城就业问题。这期间建立的劳动服务公司,慢慢发展成为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也就是现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二是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有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能直接管理中方雇员,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或者中介机构来承担这部分工作。1979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公司(现在的北京外企)建立,开启了外商投资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服务之先河,很快上海外服、中智公司以及各省的外服公司纷纷建立。在我们这个领域,国有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体规模大的还是在外服系统,实际上现在的外服协会其实也是一个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是我们国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一个集聚的主干性领域。三是干部管理体制的打破。在乡镇企业、农村工业、经营企业开始发展的时候,他们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而在原有的大一统干部管理体制下,科技人员基本都是在国有企业,这些人从国有企业流动出来面临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乃至党组织关系等问题十分突出。1984年中央发布《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意见》,加快了科技人员从国有单位向外流动的步伐,随之政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应运而生。1982年沈阳人才公司成立,1983年北京人才公司成立。后来这些人才公司又改成人才服务中心,一直延续到现在。四是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沿海工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内地劳动力要向沿海转移。大约在80年代后期,为了实现劳动者与岗位对接,中介性服务开始产生。有人说可能是1987年,温州出现了第一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职业中介机构,这个还有待于考证,但我想应该差不多。
第二阶段是人力资源业态展开期,即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到2006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明确讲,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下子我们思想解放了。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们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也进入到一个真正的大发展时期。现在我们开展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无论是招聘,无论是猎头,无论是测评、培训、外包、派遣等,在这个时期都得以展开。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对当时这些业态的丰富化或者是技术手段的先进化。所以我觉得这个时期是人力资源服务业拓展领域、奠定发展基础的一个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期,即2007年到2017年。2007年,刚才杜处长讲到了3月19号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写入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这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到来,也正式确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发展体系中的位置。后来我们又将人才服务业这个表述变更为人力资源服务,并且一直沿用下来。2012年2月国家又发布《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写入国家要重点发展的生产性类服务业中十二个门类之一,与金融保险、交通物流、商务服务平列,同时也把它写入国民经济产业调整目录和国民经济统计目录之中。这个行业形成,首先是政府认可,明确地给了它一个名字,叫人力资源服务业。严格意义上讲,在欧美世界还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表述,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分别表达。这个领域从事的若干种业务形态有一个共同的职责规律性,就是促进劳动者与岗位的有效匹配。既然有共同的职责规律性,那么它就应该可以视之为一个统一的领域。
所以由此后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第一是包括我们部里的2014年的三部委文件,包括各省市出台的文件,大概20多个省市出台了文件;第二是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信息服务,所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我们这个领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三是跨界合作,在基本确定一个领域范围内不断地伸展开放触角,与包括交通出行、包括健康服务、保险服务等其他的相关领域合作,融合发展;第四是在资本市场迈开了脚步,现在很多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做的也不错,也融到了很多推动自己发展的一些资金;第五就是公共服务改革释放出比较大的市场容量。这10多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实际上在悄无声息地往前推进,特别是我们提出购买服务这个概念以后,实际上使过去只有由公立的事业单位做的事情交由市场来做,这个实际上是市场扩容的一个过程;第六是行业管理规制的加强,劳动管理规制的加强;第七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诞生,我们上海2010年第一家由此诞生,这几年做起来的确不错,而且一花引来万花开,现在恐怕全国有上百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上海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所以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际上是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一面旗帜,大家都要到上海来学习。
这是我说2007年到2017年,我把它视为一个时期,我把它称之为行业形成期。也可能我们在行内的很多同志,特别是年长的同志,不一定很赞同我这个说法,说我们行业早形成了,怎么现在才形成呢?我再三斟酌,我觉得恐怕真正把它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行业门类来看待,我们早期还不能称之为一个大行业。
第四个阶段是协同发展期、融合发展期,即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党的十九大召开,明确地提出要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应该说标志着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我们过去经常讲,人力资源工作服务并服从于经济工作。但是现在内涵有变化,它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不仅仅是服务于经济工作,也是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这是对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服务的一个重新定位。那么影响新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变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因素呢?我把它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二是不同形态的融合度增加,三是劳动力红利的减退,四是技术变革与人的智力价值的凸显,五是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改革,六是传统劳动人事关系与单位功能的弱化,七是社会转型进入后期,社会运行规范性要求加强。(www.daowen.com)
新时期人力资源服务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主体性增强,不再是简单的附生,而是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第二,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打擦边球式的经营策略将失灵;第三,专业水准面临挑战,低技术含量、低服务费竞争将无市场;第四,市场细分程度提高,不锁定细分市场将很快出局;第五,品牌经营,无良好声名或寂寂无名者会过不下去;第六,边界模糊,与其他经济领域的相互渗透会增强;第七,行业规模仍将有大规模增长,新的市场环境中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第八,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是我们的质证。
回到我今天发言的这个主题——构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态性服务体系,这个是国家要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一个,那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来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乃至于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之中,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我的一个表述就是,构建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态性服务集聚平台,人力资源服务作为生态性服务中的一个门类。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和任何一个服务领域的关联度都是其他无可比拟的,它可以发挥一个主轴性作用。在生产性服务领域,其他的机构、其他的领域似乎没有形成产业园之类的集聚平台,而我们有了。所以,我们正好成为吸纳它们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而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现在就在跨界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很多的步伐,这个有利于以人力资源为主去整合这些资源,也有利于未来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或者是为核心发展。
最后我用五句话说说未来之路:
第一,立定根本,更充分发挥核心功能。促进劳动就业岗位的有效匹配的核心功能不能丢。第二,拓展空间,在协同发展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第三,保持定力,在做专做精上下硬工夫。要创新驱动,也要保持战略定力。每一个机构,特别是每一个机构的经营者,你要保持战略定力,这个战略定力就是要扎得下去,要熬得住、要守得住;第四,强化内功,树立优质品牌形象;第五,跨越发展,成就世界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业。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讲的不当的地方大家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