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础理论与模型建构探析

基础理论与模型建构探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是发生在投资人、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之间的,是一种群体行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社会认知理论用于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是可靠的。因此,P2P网络借贷在首次交易时信息不对称最严重,投资人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为首次信任。图4-2理论模型注:虚拟箭头为控制变量。

基础理论与模型建构探析

以往对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本质,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主体主要有投资人、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这三个行为主体之间投资人的行为占主要地位,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当投资人信任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并且愿意投资,才能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因此,投资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假定投资人愿意投资,从投资人的社会认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研究投资人对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任行为。社会认知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关于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个体的行为以及行为所面临的环境之间互为影响,其中任意两个因素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并持续不断变化着,行为决策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认知理论应用领域在于理解和预测个体、群体的行为特征。由于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是发生在投资人、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之间的,是一种群体行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特征相契合,社会认知理论用于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是可靠的。

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行为主要是在投资人与中小企业和P2P网络借贷平台之间,首次交易彼此之间互不相认,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初相互之间只有通过提供到平台的彼此信息、网络搜索社会信息以及通过外部提供信息来相互了解,进行交易。这些信息对投资人来说,可靠性值得怀疑,一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不信任,主要担心中小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或夸大其词;另一方面,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不信任,目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跑路”现象突出。如果借贷双方通过该平台多次交易,留下了很多历史交易记录信息,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行也规范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基本不存在。因此,P2P网络借贷在首次交易时信息不对称最严重,投资人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为首次信任。投资人的信任倾向是影响中小企业通过P2P网络借贷的重要个体因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他人的社会认知有三类,即性格、外部特征和社会关系。一方面,P2P网络借贷过程中投资人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特性,其投资人只能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特征和社会关系的认知来判断;另一方面,投资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任主要体现在安全保障方面。

第一,信任的前因变量主要归纳为认知、情感、经验和个性特征四方面。由于投资人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为首次信任,情感和经验基础是不具备条件的,主要是认知和个性特征在起决定性作用。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发现,信任倾向是决定首次信任的个性特征因素。因此在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资人的信任倾向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十分重要。

第二,投资人需要通过各种信息来源判断中小企业的可信度,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越准确、详细,投资人就越信任,可以说,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质量与投资人对其信任呈正相关。

第三,投资人在P2P网络借贷平台既能搜索到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也能检索到社交网络信总,这些信息被称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把社会资本分成关系型、结构型和认知型三类。投资人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关系型和结构型来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提供的关系型和结构型社会资本越多,投资人对其越信任。

第四,投资人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任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该平台的安全性,一方面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对投资人安全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是P2P网络借贷平台自身从事非法活动。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安全保障越好,投资人越信任。

第五,投资人信任是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投资人对中小企业越信任,出借意愿就越强烈。

此外,很多学者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营业收入、资金价格(利率)、资产规模和中小企业经营期限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投资人出借意愿的因素。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www.daowen.com)

H1:投资人的信任倾向与中小企业的信任呈正相关;

H2: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质量与投资人对其信任呈正相关;

H3:中小企业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投资人对其信任呈正相关;

H4:中小企业结构型社会资本与投资人对其信任呈正相关;

H5:P2P网络借贷平台安全保障程度与投资人对中小企业信任呈正相关。根据上述分析建立理论模型如图4-2所示。

图4-2 理论模型

注:虚拟箭头为控制变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