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

深入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斯柴尔德和斯蒂格利茨发现,非常微小的不对称信息都将对竞争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贷配给,即银行认为会产生逆向选择而放弃部分符合借款条件的借款人。传统金融机构是通过中小企业或征信机构被动获取生产经营、财务及信用信息,不利于真实反映信息情况,造成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因此,互联网金融通过“用脚投票”获取的大数据使得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

深入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后期。罗斯柴尔德和斯蒂格利茨发现,非常微小的不对称信息都将对竞争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可以说罗斯柴尔德和斯蒂格利茨对不对称信息的研究,开启了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新时代。

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掌握信总的一方诱骗处于信息弱势的另一方签订不对等的交易合同,从而导致逆向选择;第二层含义为掌握信贷的一方,利用投资行为不易被处于信息弱势的另一方发现,不按合同约定,通过投资高风险的行业而损害投资人的行为,造成道徳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贷配给,即银行认为会产生逆向选择而放弃部分符合借款条件的借款人。

互联网金融的演变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同时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经济组织的形态。

互联网金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信息传递的高效和处理能力的强大。信息电子化后通过互联网传输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交易主体之间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上传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信息需求者的查阅使用,特别是互联网产生后,信息通过互联网的传递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互联网政务信息公幵、互联网信总检索、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交流、网上信息发布等。这些海量信总聚集在互联网上让信息使用者唾手可得,从而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需求者的效率。(www.daowen.com)

互联网除了具有信息传递的高效率外,还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它通过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将数以万计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将庞大的信息处理任务进行分解,由各台计算机加以处理,打破了以往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限制,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巨大改进,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过互联网高效的信息传递.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将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政府、企业、自然人、社会团体)有机联系起来,各主体都能成为互联网信总处理的一员,促使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在金融活动中尤为突出,由于互联网诞生前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传递、信总处理能力相对滞后,借贷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金融领域的影响非常深远,互联网信息“公开、平等、协作、共享”的特点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十分明显。

传统金融机构是通过中小企业或征信机构被动获取生产经营、财务信用信息,不利于真实反映信息情况,造成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获取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包括生产经营、财务、交易行为等信息,这丼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的“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民银行的信用征信体系在传统金融中的作用。并且这些大数据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动获取的,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进行评价,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信用信息。因此,互联网金融通过“用脚投票”获取的大数据使得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