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要提高供应链客户服务管理水平,就必须遵循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双赢策略,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客户服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供应链性能水平的高低,评价供应链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速度、柔性、质量、成本、服务和库存水平。
2.物流运输客户服务
搞好物流运输客户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物流运输的合理化,合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运输,从而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不合理运输大多是由运输线路选择不当或对运输作业缺乏统筹规划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倒流运输、迂回运输、对流运输、无效运输、重复运输、过载运输等。
(1)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选择运输方式应当依据货物的特性、批量、运输距离、时间要求和运输成本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
总之,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应当在满足物流服务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从而实现运输服务合理化。运输服务的合理化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手段,也是物流服务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2)物流运输的合理化。
由于运输是物流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物流的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的合理化。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称作合理运输的“五要素”。
1)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船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距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距长短是运输合理与否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缩短运输距离对宏观、微观方面都会带来好处。
2)运输环节。每增加一次运输环节,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然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所以,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3)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照运输工具的特点完成装卸运输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4)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之一,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过程中,运输时间占据物流时间的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物流时间的缩短有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缩短运输时间,有利于加速运输工具和货物所占资金的周转,有利于运输线路通过能力的提高,对运输合理化有很大贡献。
5)运输费用。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例最大,运费的高低对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决定作用。事实上,运费的降低,无论对货主还是对物流企业,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运费的高低也是各种合理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的最终判断依据之一。
3.物流配送客户服务
配送服务是直接面向最终客户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它需要将小批量、多品种的货物在较短的时间内交付给客户。合理的配送服务对提高整个物流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物流配送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衡量配送本身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推行物流配送合理化,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www.daowen.com)
在配送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加工,充分利用不可避免的中转,但不增加新的中转而追求配送合理化。同时借助于配送,使得加工的目的更加明确、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了盲目性。加工与配送结合,在投入不增加太多的情况下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这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3)推行协同配送。
通过协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成本完成所有配送,从而取得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成为用户的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带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带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的成本。这种方法,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更有效地发挥,从而使得配送更加合理化。
(5)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最终解决客户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即时配送也是使用户实现零库存的保证手段。
4.物流保管客户服务
物流保管服务,也就是为客户提供仓储服务或称库存服务。要提高物流保管客户服务水平,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库存合理化,它是以最经济的手段和方法从事库存活动。具体来说,库存合理化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库存“硬件”配置合理化。
库存“硬件”是指用于库存的各种基础设备。事实证明,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足、技术水平落后,或者设备过剩、闲置,都会影响库存功能的有效发挥。库存“硬件”不足,不但库存作业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可能对库存物资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反之,如果库存“硬件”过剩,就会增加被库存物资的成本从而影响库存的整体效益的发挥。所以,库存“硬件”的配置应以满足生产和消费为基准,从而做到恰当、合理地配置仓储设施和设备。
(2)组织管理科学化。
库存组织管理科学化有如下几种表现:
1)库存货物数量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既不能缺少,也不能过多。
2)货物存储的时间较短,货物周转速度较快。
3)货物存储结构合理,能充分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4)货物存储空间合理,能充分满足不同的流通环节和不同地点的需要。
(3)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从微观上讲,合理的库存结构是指在总量和存储时间上,库存货物的品种和规格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从宏观上说,库存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库存的整体布局、仓库的地理位置和库存方式等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库存适当集中,除了有利于采用机械化、现代化方式进行各种操作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存储费用和运输费用,以及提供保供能力方面取得优势。
另外,提供一些增值的库存服务,特别是在仓库管理工作中的流通加工,如包装、组配、贴标签等为方便销售的初步加工,这些工作不仅会带来更多的客户,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