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流成本预测方法及应用探析

物流成本预测方法及应用探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预测目的、所用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一)物流成本预测的概念及必要性

所谓物流成本预测,就是指依据物流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结合发展前景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期间的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和估计。在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中,物流成本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预测能使企业对未来的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与物流成本分析一起为企业的物流成本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物流成本决策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物流成本预测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物流成本预测为企业物流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物流成本预测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系统地研究物流过程中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对客观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论断,提出物流过程成本支出的若干可行性方案,以供企业决策。

2.物流成本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打下基础

物流成本预测是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物流成本预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阶段。在物流过程之前,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对每一步物流过程都应当有精心的成本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物流成本预测可确定最佳的物流成本投入方案

物流成本预测可对物流各功能成本投入的多少及物流过程中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测算,并以此为依据,提供若干套方案,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平衡,测算企业最终的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预测的原理及内容

物流成本之所以能预测,是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或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这些规律或特征就是预测的理论依据,即预测原理,主要有:惯性原理、类推原理、相关原理、概率原理等。在进行物流成本预测时,根据预测原理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物流成本预测的内容包括:运输成本的预测、仓储成本的预测、配送成本的预测、包装成本的预测、流通加工成本的预测、物流信息成本的预测。

(三)物流成本预测的分类及步骤

1.分类

(1)按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宏观预测是指对大系统的综合的、总体的预测,如对整个流通领域物流成本的预测,它要求对整个流通领域在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进行预测。而微观预测是对个别具体的物流企业物资流通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进行预测,如基层企业所作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的预测等。

(2)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把一年或一年以内的预测称为短期预测,短期预测由于预测的时间短,不肯定因素和影响因素较少,所以预测结果比较准确。一般把一年以上的预测统称为长期预测,长期预测由于预测的时间比较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预测结果一般不很精确,需要经常搜集新的信息或数据对预测方案和预测结果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修补。(www.daowen.com)

(3)按预测目的、所用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形式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在定性预测法中主要有集合意见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和历史类比法、经济指标法、调查预测法等。定量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现象未来的变化数值做出预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等。实际应用中应从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出发,正确地选择和运用预测方法。一般来说,当能够占有较多的数据资料时,可采用各种定量预测的方法;而当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时,只能采用定性预测的方法。在实际预测时,往往根据掌握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同时预测,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论。

2.步骤

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客观性,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预测时,通常分为以下五个具体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

进行物流成本预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物流成本预测的目标又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欲达成的总目标。物流成本预测目标确定之后,便可明确物流成本预测的具体内容,据以搜集必要的统计资料和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

(2)搜集和审核预测资料。

物流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涉及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进行物流成本预测前,必须掌握大量的、全面的、有用的数据和情况,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审核推算,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审核调整后的数据要进行初步分析,画出统计图形,以观察统计数据的性质和分布,作为选择适当预测模型的依据。

(3)选择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对已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解预测对象的特性,同时根据预测的目标和各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性能,选择出合适的预测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预测方法是否选用得当,将直接影响预测的精确度可靠性

(4)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是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预测结果受到资料的质量、预测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预测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未必能确切地估计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此外,各种影响预测对象的外部因素在预测期限内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而要分析各种影响预测精确度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而估计预测误差的大小,评价预测的结果。预测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若超出了允许范围,就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决定是否需要对预测模型加以修正。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常还要对原来的预测值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5)提交预测报告。

将预测的最终结果编制成文件和报告,提交上级有关部门,作为编制计划、制定决策和拟订策略的依据。预测报告应概括预测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列出预测的目标、预测对象及有关因素的分析结论、主要资料和数据、预测方法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预测值的评价和修正等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