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制造(Retrofit)
再制造通常指的只是对数控机床的升级。然而,控制系统的升级往往包含新的伺服电机,驱动器,磁(电动机起动器,开关,固态继电器等)和一个完整的重新布线的机器。改造成本只有新机价格的30%,所以对于准备再制造的机械零部件而言,应该是有投资进行再制造价值的。
2.重新组装(Rebuild)
机床工业是指重建,这通常意味着所有机器的机械部件进行清洗、检查,然后重新使用新的或重新加工部件。
改造后的数控机床的成本约为新机床的1/3。一个待重新组装的机床役龄应该不超过12年,有一个可靠的数控系统、很好的伺服电机,主轴电机和驱动器不需要升级。同时,确保任何不可替代的组件都是现成的,将继续支持预期寿命的重建。此外,主轴组件(或盒)和/或主轴箱应完全拆卸和检查。所有内部轴承应更换,包括精密级主轴轴承。应检查所有齿轮的磨损和裂缝。轴应检查平直度和所有的轴承应按需修理。主轴本身应重新研磨。(www.daowen.com)
3.再制造(Remanufacturing)
最为复杂和综合的机器升级就是再制造。它结合了所有的改造和重建。一个再制造的工作包括设计变更,提高机器的性能,并超出了其原来的技术参数。这些变化可能包括增加快速进给速度,延长轴行程和较高的主轴转速等。机床再制造成本约为同等配置的新机费用的一半。而且,只有当新机器的价格超过400000美元或更多时,再制造成本才是可以接受的。[1]
再制造(Remanufacture)是前沿学科,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1983年,再制造领域的权威美国波士顿大学Robert T.Lund等人从技术规范上对再制造过程定义如下:在工厂里,通过一系列工业过程,将已报废的产品拆卸,不能使用的零部件通过再制造技术修复,使得修复处理以后的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期望值达到或高于原零部件的性能与寿命。
波士顿大学Robert T.Lund 2008年给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再制造是将功能缺失、废弃的或者处以交易状态(生命周期末)的产品恢复到类似新的状态。定义中的关键词是“like-new”。从制造者的角度看,这是再制造商对产品的要求,以及达到“like-new”的能力。从有各种缺陷的核心零部件开始,再制造商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制造,使其完全满足类似新产品的技术标准。从顾客的观点出发,这样的新名词代表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期望。无论是在性能和外观方面,产品都必须至少在满足技术参数的同时,它也将升级,从而反映自产品生产以来的技术改进。[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