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由贸易区的新增数量将加速增大
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不仅能够拓展国家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同时还能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目前,自由贸易区这一特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优惠政策,在企业设立、外汇管理、货物监管及税收政策等领域对世界各大集团和机构具有重要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世界各国和地区也纷纷将原来的对外开放区域,诸如出口自由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自由关税区、对外贸易自由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开始向功能更为广泛的自由贸易区转变,而未设立或还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和地区则受到自由贸易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效益带动明显的影响,也开始在具有区位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突出的地方设立和建设自由贸易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 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数量已经超过400个,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数量也迅猛增长。例如,欧洲的自由贸易区在发展过程中历时悠久,起初多以物流型自由贸易区为主,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上目前数量已经超过125个并且还在逐步增多。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基本分布在美国所有区内并遍及各大港口城市,其中大部分建立在大西洋沿岸地区和与拉美市场较近的墨西哥湾地区,多以保税仓储为主,其外销货物以拉美等国家为主要市场,商品以量轻价高的特点占优势。拉丁美洲则拥有超过70个自由贸易区和20多个出口加工区,但是拉丁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发展不平衡,并且多以贸易功能为主,同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要市场进行转口或加工出口,其中以巴拿马科隆、智利伊基克等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目前拉丁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在功能类型上也正由原先的单一商业功能向综合型功能转变。亚洲的自由贸易区在就业人数和自由贸易区数量上都在世界自由贸易区中占比最大。亚洲的自由贸易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以出口加工区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域,该加工区域占世界现有加工区数量的一半以上,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加工制造,多分布在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以韩国马山,中国台湾高雄、台中,孟加拉自由贸易园区为代表,以电子工业加工制造为核心,多以日本、西欧和美国为主要市场。另一种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区,该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兼备贸易、出口加工、金融、旅游等功能,以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釜山、韩国仁川、印度尼西亚巴淡、菲律宾苏比克湾等自由贸易区为代表,也是自由贸易区后期发展的重要类型。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多设在红海、波斯湾、地中海、几内亚湾和东非沿海港口地区,其中以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萨摩亚等自由港为代表,主要从事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国际贸易和仓储运输服务。这些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起步较晚并且时间较短,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竞争优势。综上所述,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区出现并且在数量上将逐步增大。
二、 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将更为多元
自由贸易区随着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不断变化,管理模式和方法也在不停改进和完善。目前,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首先在宏观管理层面上,自由贸易区由所在国家和区域的政府对自由贸易区实施管理,主要分为直接管理和委托代管两种方式。直接管理是由政府组织设立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对自由贸易区进行监督和协调管理,是一种专设的独立机构全权负责自由贸易区内的一切管理事项。例如美国的对外贸易区委员会和巴西的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代管是指不专门设立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而是由最高政府机关负责直接管理或是委托给特定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例如迪拜的自由贸易区就由迪拜酋长直接负责管理,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由新加坡财政部门直接负责管理。宏观管理模式下的自由贸易区在管理职责上也较为宏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起草和制定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的执行和落实进行监督;二是制定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三是对自由贸易区进行协调和指导,保障自由贸易区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在微观管理层面上,自由贸易区的微观管理包括政府主导、企业主导以及政企混合三种形式。政府主导是指自由贸易区的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管理,多由政府或派出机构、地方海关或港务局直接承担,负责自由贸易区内的一切管理事务。例如德国汉堡港专门设立了港口局负责自由贸易区内的所有管理及协调事项。企业主导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行政程序委托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开发、建设及经营,同时实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方式较为灵活,负责管理运行的公司既可以是私营也可以是国营或者合营,并且不属于政府行政机构,只是具有法人权利的经济实体。例如美国就自由贸易区的运营管理规定,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机构可以是私人公司也可以是法人团体。政企混合是指对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既有政府主导的形式也包含企业主导的方式,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既有政府部门,也有企业化的管理公司,但不同的是政企混合管理具有明确的分工和界限,对涉及重要决策、规划、审批及监管的事项,由政府部门采用行政管理程序和海关监管程序实施,责任由政府部门负责。对涉及单纯的经济业务经营活动则由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行,责任由管理公司负责,美国和欧洲大多数资本市场发达的自由贸易区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三、 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区分将更为明显
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进一步加强的新趋势下将会使产业化区分更为明显。目前,按照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区分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种产业类型:一是保税仓储类型。该类型的产业以保税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功能类似于保税仓库,用以免除国外进出口手续。例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商品进入自由贸易区可以免交进口税,同时储存在仓库的商品还可以进行简单包装和样品展示,具备减免关税和提供转口的各种优惠条件。自由贸易区外还设有若干海关监管仓库,可以将自由贸易区内的功能和服务与区外的相关业务紧密联系,共同推动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产业发展。二是转口贸易类型。该类型的产业利用自由贸易区优越的地理区位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货物储存和商业性加工类产业。例如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就依托巴拿马运河的天然优势成了世界航运的中转枢纽,该区域的货物流转量巨大,转口贸易产业成了当地的主要业务,且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进口无配额限制也不必缴纳进口税,同时区内的货物还能自由流动。因此,转口贸易产业成为拉美地区的贸易中心和贸易产业集散地。三是加工贸易类型。该类型的产业主要提供包括存储、展示、销售、二次包装、组装、分类、清洁以及搭配国内货物加工等相关产业,同时兼具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等功能。例如美国的对外贸易区规定该区域的产业除法律禁止的产业外,其他任何不涉及违法的产业都可以在区内进行加工和开展。四是金融投资类型。该类型的产业包括金融融资、资金汇兑、贸易投资、航运租赁等业务,对金融开放、市场准入、外资投入、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提供优良环境。自由贸易区通过产业区分和发展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使该特定区域成为更为开放的自由投资圣地,并且不断参与经济全球分工与竞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www.daowen.com)
四、 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自由贸易区按照全球价值链的紧密联系在未来的全球性合作中将越来越紧密。一是全球化的服务与合作将呈现紧密的联系性,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比例将持续上升。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数据来看,虽然服务贸易份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3左右,但在出口的输入性增长值中,服务贸易的比例却在总增长型比例中高达一半比例。同时新兴业态和新兴模式的不断出现也使自由贸易区在生产、销售、物流、支付及其他增值服务上不断整合,通过自由贸易区这一平台加速提高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二是从近年来全球对外投资的发展趋势来看,对外投资的重心和中心正在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转移的趋势还在持续加强。据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并且在对外投资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也占据全球经济体的一半以上,同时还在持续稳步上升。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完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划分正在逐渐缩短,同时消费者参与生产的技术条件越来越成熟,区域合作的方式也愈加紧密,传统的集中生产与贸易方式正在逐步被创新性生产与贸易方式所替代。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合作将成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 自由贸易区的带动效益将更为显著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不仅为全球价值链格局的重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展现了自由贸易区作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格局。自由贸易区的带动效益不仅对传统的国际经贸合作规则提出新的要求,还对原先的货物贸易提供了更加自由便利的规则,将自由贸易区的红利不断释放并且延伸到区外,实现了投资领域更加开放和便利。具体而言,自由贸易区的带动效益还体现在自由贸易区带动和扩大了贸易服务业的开放,将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与生产环节延伸到了贸易服务的各个环节,同时通过吸引高端外资和提高外资质量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参与和提升了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与水平,另外通过自由贸易区的各种平台经济不断的整合,提升自由贸易区内的入区企业发展,强力带动和支持区内的各种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发展,以境外股权投资、非股权投资以及金融借贷等多种新型方式将自由贸易区的红利和带动效益逐步放大,全面提升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