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四化同步协调机制优化

甘肃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四化同步协调机制优化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实证研究中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的研究发现,近年来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离“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甘肃省的农业现代化更加滞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构建甘肃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机制,以企业和工业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政府信息化建设为推力,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兼容对象,强力推进甘肃省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甘肃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四化同步协调机制优化

“四化同步”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调与融合发展可以极大地突破原有“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信息化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通过实证研究中关于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的研究(参见第3章中关于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耦合度评价研究相关内容)发现,近年来甘肃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离“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有学者(朱立芸,2017)通过建立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模型准确测算了甘肃省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粮食、中药材、大牲畜年末头数、猪年末头数、羊年末只数、家庭经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共12项农村经济主要指标与农村广播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报刊期发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彩色电视机百户拥有量、固定电话百户拥有量、移动电话百户拥有量、计算机百户拥有量共8项农村信息化主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并编制了灰色关联度排序表,依据该表数据进行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发现产业特征行为序列中农业、牧业、渔业与相关因素行为序列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与理论研究结论大相径庭:各信息传播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排序状况差异较大,农村信息化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和信息资源和资本的浪费问题堪忧。

甘肃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石化工业的摇篮,工业化初具规模,并向中期过渡;重化型工业结构、能源与原材料为主的产品结构突出;工业结构中核心技术与战略高技术的含量低。甘肃省的信息产业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资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化程度低;发展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但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中小城镇化建设欠账多,发展潜力大。甘肃省城镇化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排名全国倒数第三。2016年中国平均城镇化已经达到56%以上,而甘肃省2016年城市化率仅为为44.7%。甘肃省的农业现代化更加滞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成效不显著;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小;城镇化进程中产业链没有形成。

构建甘肃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机制,以企业和工业信息化建设为主导,以政府信息化建设为推力,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兼容对象,强力推进甘肃省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甘肃省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高技术、绝对保险为主旨和核心;加大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真正解决好信息化程度低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及其服务问题。在四化同步进程中,甘肃省工业化关键要不断提高核心技术与战略高技术的含量;解决好工业经济总量小的问题;抓好全方位工业产业的选择与新型产业的培育;建好大、中、小企业与创新型企业;品牌与企业家队伍开路,走出去,面向世界;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工业化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www.daowen.com)

研究如何积极稳妥地解决城镇化规模小、体系结构不合理、相关配套滞后的问题;研究如何积极扶持和加快县城城镇化、重点乡镇小城镇化建设问题;甘肃省的城镇化建设应走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结合之路;对甘肃省城镇化发展规划中的诸如一轴、一圈、四片的省域城镇布局等进行完善研究,将兰州新区作为全新的城镇化增长点与发展极进行研究;研究如何解决好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培植和壮大城镇经济主导产业及其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与教育培训体系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