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根据感觉评价组面表现:个人与团队标准

如何根据感觉评价组面表现:个人与团队标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能每个企业和院校的组面的具体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很多面试者非常愿意找到所谓的评价标准来校对自己的行为,但是这受到面试组织者的保密工作限制,往往是不能实现的。在第一章已经谈及面试者对于被面试者的评价的标准其实就是“感觉”,就是对被面试者的思维方式的整体评估。经过经验分析和教学实证后,我们将组面的评价标准分成个人标准和团队标准这两个维度进行描述。个人标准有四个要素,分别是仪态、逻辑、深度和思辨。

可能每个企业和院校的组面的具体评价标准都有所不同,很多面试者非常愿意找到所谓的评价标准来校对自己的行为,但是这受到面试组织者的保密工作限制,往往是不能实现的。那么,我们如何掌握这个标准?在第一章已经谈及面试者对于被面试者的评价的标准其实就是“感觉”,就是对被面试者的思维方式的整体评估。

在组面过程中,面试官是通过什么维度来衡量被面试者的水平高低?笔者收集了部分知名高校和企业的组面得分标准,将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后,发现其实考核的要素非常类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标准进行罗列,因为标准不能被读者理解和学习,就不是好的教学要点。经过经验分析和教学实证后,我们将组面的评价标准分成个人标准和团队标准这两个维度进行描述。

1.个人要求

个人要求是指面试者在组面过程中,对于自己个人的要求标准,这些要求仅仅涉及面试者自身。个人标准有四个要素,分别是仪态、逻辑、深度和思辨。

仪态

这里“仪态”是指面试者在组面交流过程中的仪态特征和动作表情的合称。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要求面试者做到“抬头、点头、微笑、环视”这四点:通过抬头体现自信,保持良好的发言姿势;通过点头实现和其他面试者的肢体互动;通过微笑实现和其他面试者的表情互动;通过环视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和团队支持。仪态对于被面试者的最终成绩的影响极大,通过对比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在这个标准上完成较好的同学,组面成绩优异的概率远高于对照组。

逻辑

这里“逻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被面试者在输出信息的时候的表达方式具有并列、推演、递推等语言顺序;二是指被面试者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观点明确、论证完整、论据清晰。关于逻辑有一个故事,能够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逻辑的本质。

A君和B君在聊天,看到C君,A君和B君对于C君的出现非常感兴趣,他们猜测C君的职业。A君主动去和C君攀谈起来,询问C君的职业。

C君表示自己是一个逻辑学家,A君疑惑不解地问逻辑学家是做什么的,C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A君一个问题:“你家里养金鱼吗?”A君表示家里养金鱼,C君连续追问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你家里是不是有个池塘?是不是有个大花园?是不是有个大房子?是不是有很多孩子?”A君表示确实都有,C君最后说:“那么你一定有很美满的性生活。”

A君恍然大悟,逻辑是这么回事。回到B君的身边后,A君告诉B君,C君是一名逻辑学家。B君问了同样的问题,逻辑是什么?A君问B君:“你养金鱼吗?”B君表示没有养过,A君意味深长地告诉B君:“那么你没有性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表面上逻辑的形式很容易被人掌握,但是其实逻辑的内在关系很难把握。逻辑思维和经验思维,和管理思维的过程性思维、结构性思维都有交叉,对于读者而言,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案例的实战模拟来实现面试者的逻辑提升,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本书不予涉及。

深度

这里“深度”是指要求面试者的思考层面具有递进关系,要求被面试者吸收信息后,输出的信息具有层次。这就要求被面试者掌握第一章谈及的思维三部曲,即是:

● 首先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知其问题的必变、所变和不变,这个步骤是对问题本身进行剖析,对形式思维、质测方法的应用;

● 然后是将这个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的高度,找出个性问题到共性特征的过程,这个步骤是归纳和演绎的应用;

● 最后是找出这个一般性规律(问题)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这个步骤是局部和整体的应用。

面试者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吸收信息后递进地输出自己的思想,能够在思想的深度方面得到较好的提升。这样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实际案例课程进行重复模拟。在提高面试者组面成绩的同时,帮助面试者训练其思维方式,这点也是本书第一章以思维方式起手的原因。

思辨

这里“思辨”是指面试者能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辩证的多角度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在输出信息的时候比较全面和中肯。例如,在讨论危机公关的时候,一般面试者都会围绕危机公关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以及危机公关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处理一般性规律开展讨论,但是如果进一步谈论如何通过正确地处理“危”而发现“机”的话,那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比较全面的,属于思维辩证的一种表现。面试者如何能够表现出一定的辩证思维,对于其组面的成绩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组面案例讨论的时候,尤其是专业硕士的招生预选环节中,面试者在观点的把握上一定不要表现得过于极端,这点和经验思维也是不谋而合的。

团队标准是指面试者在组面过程中,能够快速地融入团队的要求标准,这些要求不仅仅涉及面试者自身,而且涉及面试者和其他组员之间的博弈(博弈思维的应用)。

2.团队要求(www.daowen.com)

团队要求有四个要素:配合、打断、引导、争执。

配合

配合是指面试者应该在组面的过程中,主动地和其他面试者进行呼应和互动,通过和其他面试者的呼应和互动产生讨论的氛围的要求。前面在谈及组面的利益分配问题的时候,我们强调组面不是一个“零和游戏”,面试者应该将其视为“多赢游戏”,也就是说在组面中积极地互相配合,不仅仅能够很好形成组面的讨论氛围,而且能够较好地提高面试者的思维活跃度。在这个游戏中,合作比竞争收益会更加明显。

▲ 零和游戏

▲ 多赢游戏

配合的实现有很多方式,如在个人标准中谈及的点头、微笑、环视,这些仪态能够很好地帮助面试者在外像上实现配合,但是仅仅机械地点头和微笑,这样苍白的表演肯定是无力的。这样的外相要点虽然很容易被面试者掌握和应用,但是毕竟“演员的自我修养”不是靠几个表情就能够实现的。面试者更需要在谈话内容上实现和其他组员的配合。为了达到这点,很多面试者在谈话的起手都会对上一个谈话者进行肯定,以这样的方式和其他面试者进行互动配合。但是,过多面试者机械使用这种外交辞令的方法,会使得面试官对于面试者的审美观点产生疑惑,觉得被面试者缺乏自己的主见和判断,所以面试者在内容的配合上应该把握一个度,局部地否定他人的观点,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有益的、善意的修正,这些行为其实是对其他面试者最好的配合。当然,这里请读者注意的是,对他人的局部否定一定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打断

打断是指在组面过程中,谈话者被其他参与人员插入叙述,导致谈话者的叙述中途停止或者停顿的现象。在实际组面中,面试者要面临两种场景:一是自己要不要去打断别人;二是自己被打断应该如何处理。

面试者在处理第一种场景的时候应该注意,在自己的谈话时间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通过打断别人的谈话保障自己的发言时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具体的打断方法和对象的选择属于具体教学方法,这里不予讨论。面试者同时应该注意到短时间的打断,而且打断后的谈话内容如果是对被打断者的延续和总结,那么这种行为被视为是最强的配合手法。我们通过实际教学中进行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形的出现对于谈话者和打断者的表现都有强刺激作用,会提升二者的思维活跃程度。

面试者在处理第二种场景的时候应该首先判断自己的发言时间是否有保障,在自己的发言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被打断后失去话语权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如果自己的发言时间未足,延续自己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在某些极端场景下,直接告知其他面试者:本人发言还没有结束。

引导

引导是指通过面试者的信息输出,引发其他面试者的呼应和进一步的思考,导致组面的讨论趋势按照面试者的节奏而改变。真正的引导不能仅仅简单地理解为话题的集中性,而是通过面试者的谈话,使得全组讨论的深度不断递进,讨论的内容展现了思维的发展。

引导在组面实战中,出现的概率较低。出现引导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出现无领导小组中的领导者,这个角色可以较好地控制话题的进展;二是其他组员的思维程度不能和该领导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在引导后快递理解和自我发挥,进入到讨论的环节。“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终究不能代表群众路线。在组面中,如果出现了引导,一般而言不仅仅领导者的得分很高,而且其他面试者也会有较好的成绩。请读者一定注意的是,这个角色的出现是完全建立在思维水平上的,属于气场的压迫,而绝对不是通过言语肢体来实现的。

争执

争执是指在组面实战中,面试者由于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产生了分歧,由于分歧导致了言语的对立和冲突。作为社会人,由于意见相左而导致肢体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相信读者都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面试者在组面实战中,处理争执有三种情况:一是主动和他人争执;二是被他人挑战;三是其他面试者发生争执,自己作为旁观者。

第一种情况在读者经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后,一般不会发生。即使读者在面试过程中对他人的意见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是因为不涉及人身攻击,语言控制得当,在和谐的原则下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所以第一种情况不会出现。

第二种情况在实际案例讨论中,常有发生。因为有些面试者受到了不正确的信息引导,认为在组面的过程中通过挑战他人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获得话语权和关注度,所以存在一定的恶意挑战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面试者仍然要保持好心态和气度,对于面试者而言,这个时候由良好的心态和气度带来的正面影响足可以抵消任何内容的不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面试者可以尝试和挑战者进行沟通,尝试主动化解,认为这只是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所带来的分歧;也可以完全忽略挑战,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其他组面成员互动沟通。

第三种情况在实际案例讨论中,也经常发生。这个时候两个甚至是三个队友因为某个论点产生了分歧,并进行快速的互动和讨论。作为面试者这个时候的大忌就是单纯地旁观,因为这是在浪费面试者的利益,使得面试者丧失了面试的时间。针对这种场景的出现,面试者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参与到争论中,在争论中取得自己的话语权。但是请读者注意的是,选择一个战队,支持争论中的某一观点并不是最好的参加方法,最好的参加方法是尝试找出第三种意见兼容这二者的意见,平息争论的同时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这点对于面试者展现良好的领导者潜质很有帮助。

以上内容涉及了组面规则、组面队友、组面案例和评价标准,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能够对组面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表象了解。组面水平的提高,最大的特征是需要“知行合一”,笔者的很多朋友在参加专业硕士面试的时候需要进行组面,他们往往希望笔者直接给予他们指导,省却课程之烦,但是笔者很真诚地告知朋友,这不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而是如果缺乏组面的具体场景模拟,缺乏老师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那么以上内容对于很多面试者而言,知晓和熟练运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还是建议读者要通过具体的实战来理解这些知识,提高自己思维水平是没有捷径好走的。

目前一些院校为了避免学员被培训的痕迹明显,更好地观察学员的本色水平,在组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规则,例如采取辩论的方式。这些修改只是规则上的变化,就考察面试者的规则而言,其实和组面形式是异曲同工的。读者如果能够把握组面的规则和形式,利用第一章的思维方式不断训练自己,应对这些考察环节都是手到擒来。笔者也不认为这是单纯的应试培训,因为读者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化,这属于思维水平的提升,不会导致院校所担心的被培训导致选材失误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