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兵法思维在面试中的应用技巧

兵法思维在面试中的应用技巧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人整理所得有《兵法要义》。在《兵法要义》中著名的“三十六计”共六套计谋,每套计谋又分六计,合计三十六计。奇兵和其他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思考主体不是一个,而是存在两个以上的竞争者,这些主体基于竞争的关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所以奇兵是博弈和运筹思维的演化。而且,正兵中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尤其应该得到面试者的重视。[5]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的用语。

兵法思维在面试中的应用技巧

兵法古有《孙武兵法》和《孙膑兵法》,分别是春秋时吴国人孙武和战国时齐国人孙膑所著。后世人整理所得有《兵法要义》。在《兵法要义》中著名的“三十六计”共六套计谋,每套计谋又分六计,合计三十六计。其中兵法又分“正兵”和“奇兵”两个部分。按照《唐李问对》的说法,向前,谓之正;后却,谓之奇。而从功能上区分,正兵在于致远制敌,奇兵在于近诱致敌。

通俗地说,正兵是通过大量的实战进行经验的总结,得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应用于其他战斗中,如安营扎寨的位置、部队进退的次序、兵种之间的相生相克。也就是首先尽可能集中实例,进行整理后,找出实例的一般性规律,此谓之取象比类;然后将这样的规律应用于其他不可知的战斗中,最大可能地提高战斗的胜率,此谓之合理外推。西方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和这个思维的定义非常类似。

所谓奇兵,乃是在正兵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思维的作用,分析对手的行为和思路,采取的一些非规律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计划和安排。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韩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采用背水列阵(兵家之大忌)战术大胜赵军,以少胜多的例子就是奇兵。

奇兵和其他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思考主体不是一个,而是存在两个以上的竞争者,这些主体基于竞争的关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所以奇兵是博弈和运筹思维的演化。运筹是指对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以达到最有效的管理,诸葛亮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运筹资源;博弈是指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田忌赛马”就是古代人在博弈中的一个成功案例。

商场如战场,目前的商业竞争中利用比类、运筹和博弈思维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面试过程中,尤其是组面过程中,如何保障自己的发言时间和轮次,如何根据组面的组员表现选择合作伙伴,这些对于面试者取得一个好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的内容会在第二章中具体分析和应用。而且,正兵中的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尤其应该得到面试者的重视。笔者在长期的面试教学中,发现这类思维很容易被面试者运用到谈话技巧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面试成绩,这也是笔者在整体面试思维三部曲中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思维支撑,即如何从具体的问题中找到一般性的规律,从大量的个性问题中寻找到共性要素,并且给予总结和解决。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将组面、个面中的要素进行抽离,在第二章和第三章进行分析;考虑到目前部分高校面试过程中的英文要求,将会在第四章对此进行简述。同时,为了更好地训练读者的思维,在本书的附录有较多的案例供读者进行阅读和思考。

【注释】

[1]“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www.daowen.com)

[2]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3]佛教用语,即苦、集、灭、道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

[4]佛教教义,指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5]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的用语。质,实物;测,观察、验证。

[6]乐感文化是李泽厚先生于1985年春在一次题为《中国的智慧》讲演中提出的,指中国文化是使得人生命充满喜乐,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的一种文化。

[7]三教:儒教、佛学道家;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