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决定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 重要程度:一般
在企业中,每个工作岗位都存在于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置的组织系统结构的构架之内。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既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又是分系统或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
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使岗位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约定俗成,依靠别人的经验或管理者自己的感受而设置的;另一种是采用科学的系统化方法,经过技术、管理专家所谓精心设计,乃至再设计、再改进之后而最终确立的。
▲考点10: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重要程度:一般
(1)明确任务目标 岗位的存在是为实现特定的任务和目标服务的,岗位的增加、调整和合并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为衡量标准。
(2)合理分工协作 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员工从事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工作。而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的形式,将从事各种局部协作的劳动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3)责权利相对应 在进行工作岗位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岗位责任是任职者应尽的义务,岗位权限是赋予岗位员工应有的对人、财、物的各种支配、使用、调动权,权力是保证岗位运行顺畅的工具,利益是驱使岗位员工更好完成任务的动力。
▲考点11: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重要程度:核心
为了使岗位设计能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1)工作扩大化 工作扩大化包括:①横向扩大工作;②纵向扩大工作。
(2)工作丰富化 为了使岗位工作丰富化,还应注重考虑达到以下要求:
1)任务的多样化,尽量使员工进行不同工序设备操作或者多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实现“一专多能”。
2)明确任务的意义,使员工明确完成本岗位任务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3)任务的整体性,使员工了解本岗位所承担的任务与单位的总任务、总目标、总过程的关系,以及组织的总目标和本部门、本岗位的目标。
4)赋予必要的自主权,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激励度。
5)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从而促进上级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2.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在企业中,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这是进行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岗位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岗位任务量的分析,设计出先进合理的岗位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切实保证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3.岗位的工时工作制
1)对企业来说,岗位工时工作制将影响到工时利用的状况、劳动生产率以及整体的经济效益。
2)从员工的角度看,岗位工时工作制将体现到如何“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的工作轮班和作业时间,切实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斗志。
劳动环境即劳动场所、工作地。劳动环境优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劳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建立起“人—机—环境”的最优化系统。影响劳动环境的因素有:
1)物质因素,具体包括: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自然因素,具体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
▲考点12: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 重要程度:一般
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工作岗位的设计应当满足:
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
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满足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
▲考点13: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要程度:核心
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方法研究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方法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一般包括选择、记录、分析、改进和实施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1)选择研究对象。
2)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
3)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
4)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5)贯彻执行新方法。
方法研究的具体应用技术包括:
(1)程序分析
1)程序分析是以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等环节为对象,通过对生产程序中每项作业和运输的比较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部分,重新合理地安排生产程序,将人力、物力耗费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岗位上作业的综合方法。
2)程序分析采用的分析工具有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圈、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
(2)动作研究
1)动作研究是运用目视观察或者影片、摄像机等技术设备,将岗位员工的作业分解成若干作业要素,根据动作经济原理,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多余、重复部分并加以改进,设计出以新的合理的作业结构为基础的操作程序。(www.daowen.com)
2)动作经济原理是指实现动作经济与减轻疲劳的一些法则,用以改善工作方法。可以分为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计。
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工效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1)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下,妥善地处理好人机矛盾,寻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规律的最佳方法,使劳动者在从事各种工作活动时感到舒适、方便、安全,不易产生疲劳。
(2)研究对象和内容
1)人体测量的方法和标准。
2)劳动者作业区域、场所与作业设备、仪器、用具设计原理、原则和标准研究。
3)劳动者劳动强度与能量代谢问题。
4)劳动者作业能力和作业疲劳问题研究。
5)人的感知特征和反应特征研究。
6)显示装置与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与标准研究。
7)作业环境研究。
8)人机环境系统研究。
9)劳动安全与心理卫生问题研究。
3.其他可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目标 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2)基本功能 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针对一个企业的总体系统来说,具体表现为:①规划;②设计;③评价;④创新。
▲考点14: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 重要程度:核心
1.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
(1)岗位宽度扩大法 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形式:延长加工周期;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包干负责。
(2)岗位深度扩大法 这种方法包括以下五种具体的形式:
1)岗位工作纵向调整
2)充实岗位工作内容
3)岗位工作连贯设计
4)岗位工作轮换设计
5)岗位工作矩阵设计
2.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多维度分析
(1)体现方式 体现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三个维度上。
(2)关键要素
1)要获得从上至下的管理系统支持。
2)岗位的设计与再设计、再改进对提高员工的岗位满意度,调动各层级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真正具有意义。
3.注意事项
在进行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中应关注以下问题:
1)保持岗位工作任务具有一定变动率,岗位任务的变动率不宜太高或太低。
2)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应当具有独立的技术内容和相对的完整性。
3)控制岗位工作的循环期,工作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
4)注意保持岗位工作的节奏感,明确岗位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考评标准,使员工逐步掌握岗位的操作技能技巧。
5)在基本作业之外,可将辅助性和准备性工作尽可能地组合在一起。
6)建立岗位正常的晋升路线,对突出的优秀人才要提升到更高一级的岗位。
7)鼓励一专多能,在员工掌握一个工序或工种技能之后,要使其向多工种、多职业发展。
8)在可能的情况下,员工既从事生产工作,又承担一定的组织监督管理的任务。
9)建立信息的沟通渠道,保证岗位信息的对称性,为岗位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节知识线梳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