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解析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导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时刻秉持精准性”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始终。(二)精准扶贫的精髓是科学全面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充分科学性。首先,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基层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和发展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强调,不仅要进行物质脱贫,还要进行精神脱贫。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反复强调了“精准扶贫”。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划扶贫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抓住扶贫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增强扶贫及脱贫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杜绝空洞口号,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41]精准扶贫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战略、一种政策、一种机制,更应当是包括理论、战略、政策、机制和行为的完整系统。[42]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指导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扶贫工作中要时刻秉持精准性的理念,强调切实有效地将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解决实际贫困问题上。避免出现扶贫目标定位不清晰,扶贫资金使用不到位等情况,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扶贫资源物尽其用,使真正贫困的人口接收到真正有效的帮扶。“时刻秉持精准性”的理念贯穿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始终。不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问题的切入,还是分析与解答,我们都能看到精准的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强调“精准”,更要将“精准”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扶贫开发中坚持“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43]2015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加详细地阐述了精准扶贫,关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四个核心问题,进一步将精准具体化和明确化,这都体现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精准的重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社会情况复杂。不同的情况必然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在扶贫过程中也就必然要采取不同的办法。长期以来,低质量、低效率等问题一直存在于扶贫当中,原有的扶贫模式设计不够完善,许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种较为粗放的扶贫方式方向不正确,内容不明白,扶持对象不清楚,没有针对性。结果导致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地区出现“明明年年扶,却出现年年喊贫”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今后在扶贫工作中加以改进。精准扶贫就是在粗放扶贫方式上的改造和创新,明确重点,精准聚焦,将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用到最需要的贫困户和扶贫项目上,是精准到户、精确到项目的新型扶贫模式。这种现实需求和应用特点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关键必然是精准。具体来说,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要坚持根据“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来指导贫困地区进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扶贫过程中精确瞄准对象、灵活变换方式、分类施策,着力施行精准扶贫工程,变以前的“大水漫灌”为新型的“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脱真贫。

(二)精准扶贫的精髓是科学全面

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充分科学性。首先,精准扶贫思想的产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基层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是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和发展的。其次,精准扶贫思想在考究施策的过程中也注重了科学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地延续过往经验,它从早期的研究调查,到制订方案、完善机制,以及后来的具体实行,都将科学性这条线贯穿到其思想的始末。基于中国贫困的现实特点和扶贫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的内容、措施等都进行了全面设计,形成了相互贯通、高度契合、协同支撑的扶贫开发科学体系。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44]

一是扶贫主体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扶贫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努力构建扶贫开发大格局才是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帮助深度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广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45](www.daowen.com)

二是扶贫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强调,不仅要进行物质脱贫,还要进行精神脱贫。脱贫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物质脱贫为衡量,而是要将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手段综合施策,使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激发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人口能够拥有永不枯竭的致富源泉,实现可持续发展,长久脱贫,永不返贫。

三是扶贫措施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由于致贫的原因及贫困的水平因人而异,扶贫的措施不能雷同,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点和贫困户实际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要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找到贫困根源,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在扶贫过程中,坚持分类施行策略,因人因地施行策略,因不同的贫困原因施行策略,因贫困的不同类型施行策略,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努力做到彻底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三)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成效

精准扶贫要依据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展开精准帮扶,通过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将扶贫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作为一种战略思想,从产生到应用,其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真正的脱贫致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贫困人口是否真正的脱贫,是检验扶贫及精准扶贫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成效,即扶贫、脱贫工作要有成效。

贫困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世界性的共同问题。脱贫攻坚工作是持久战,越到最后越难解决,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目的是精准脱贫。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做到一击即中,各个击破,提高脱贫成效。提高脱贫攻坚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扶贫机制,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只做表面文章。[46]

从当前扶贫工作的成效上看,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扶贫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帮扶措施不够到位,帮扶工作相对滞后,资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切实改进扶贫工作作风,认真坚守扶贫目标和标准,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实效。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确保脱贫攻坚有成效,必须不断完善精准考核制度、贫困县退出机制等,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在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的形势下,运用科学有效的成效评估,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