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模式,我把它叫作“一贯到底”模式。它不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充分讨论现代市场经济共性的基础上对两种经济制度做必要的比较分析。篇章结构上按照《资本论》三卷的篇章,加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6册本的构想,形成从生产到流通到分配,从市场过程到国家过程到国际过程的,一贯到底的框架。同时,在每一个篇章中,无论是讲商品、货币,还是讲资本,都在充分展开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同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阐释,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简短的比较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一贯到底”的模式。这种编写模式,我所看到的较早的本子是程恩富教授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安徽版《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版)的篇章结构,只是在它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教程编排了包括导论在内的十二章内容,三十余万字的篇幅,适用于72学时到108学时的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与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积累;第五章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第六章平均利润与商业利润;第七章利息、股息和地租;第八章国民收入分配;第九章国家经济过程;第十章国际贸易;第十一章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第十二章市场经济与两种经济制度。
请注意,这不是一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目录,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在内的完整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了说明它的特点,我们以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为例,在这一章的第二节“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中,我们增添了一个小节——“社会主义普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讨论了社会主义公有产权与作为商品经济前提条件的“排他性占有关系”的内在联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普遍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原因。在这一章的第四节“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中安排了四个小节:一、价值规律;二、市场经济一般;三、现代市场经济的两种形式;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样,相关内容就都可以包含进去了。(www.daowen.com)
为什么这么编?我觉得有3点好处。
第一点是有利于充分讨论市场经济的共性。实际上,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现在正在实践的社会主义,按照卢周来教授的说法,是我们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推进现代化进程所选择的一条优于资本主义的道路[2]。我们正在探索的道路,它不应当是一条“用人头当酒杯的道路”,而是能够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道路。道路选择中我们有个前提,就是市场经济普遍规律不可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共性特征也不可避免。这一点需要充分讲清楚。这个编写模式的第二点好处是,在两种经济制度差异的讨论当中,可以比较灵活地安排内容、更加准确地把握要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受大框架的影响。因此,不再需要独立编写一个十几万字的社会主义部分了。第三点,可以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贯穿其中,不仅贯穿于资本主义部分,同时也贯穿于社会主义部分,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性作用在理论体系中贯彻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