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路径:探索中国的实践经验

从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路径:探索中国的实践经验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人们在实践中摸索,一直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以后,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因此才走上了一条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历史上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资本论》当然不能直接套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本区别,这种差别集中表现在由所有制差别决定的实际经济关系的差别。

从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路径:探索中国的实践经验

如前所述,20世纪社会主义就是在超越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产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后进国家俄国,特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全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示范,找到了一条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秩序下实现经济超越的民族振兴之路。这就无怪乎20世纪下半叶,会有那么多的亚非拉国家宣称奉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曾经是发展中国家谋求解放和发展的一面旗帜。但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并未“一路凯歌前行”,它在曲折中前进。根本问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没有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人们在实践中摸索,一直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以后,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因此才走上了一条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历史上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但是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差异性比人们一开始理解的要小,而二者之间在组织现代生产力的体制与机制方面共性的东西也比原先理论认为的要多。在这个问题上,到目前为止,人们的基本认识其实仍然没有完全到位,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公有资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地位的认识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作为市场经济,它们的共性特征包括:一、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包含了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出现的原因一是职业专门化为特征的旧式分工,二是财产占有的排他性质;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货币形态发展的结果,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纸币流通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三、两种市场经济同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价值规律同样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发挥作用;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存在着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这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的颠倒,事实上这就是劳动异化的基础性表现;五、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表现为国家经济职能的强化(虽然程度上有差异),国家在公共品的供给、社会公平目标的达成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在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是市场经济的那一刻起,人们的共识就已经基本达成。

有关市场经济的以下共性特征,分歧更多,争论的时间也更长。六、社会主义还存在资本关系,公有的生产资料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资本产生的原因是生产的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相分离,因此无论是公有资本还是私有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同样是必要前提,资本对劳动的管理性强制同样是基本特征;七、资本增值的根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同样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同样为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上同样发挥作用;八、市场经济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它不可避免地对就业和消费构成压力;九、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规律是相同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实现条件也是相同的;十、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剩余价值总是在有机构成不同的行业间重新分配,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也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可以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形式;十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遵循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表面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表现为要素的市场价格。

由于对公有资本范畴的合理性以及它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不同,以上所有与资本相关的理论领域,关于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认识难以达成一致。关键在公有资本,一旦突破这个难点,“一同百通”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我们看到,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资本论》三大卷,其绝大部分章节对于说明包含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适用的。《资本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远比传统政治经济学所认为的要大。(www.daowen.com)

《资本论》当然不能直接套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本区别,这种差别集中表现在由所有制差别决定的实际经济关系的差别。公有资本是没有资本家的资本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中,阶级剥削与阶级对抗消失了,这是一种劳动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通过市场调节的经济关系,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这是一束“特殊的以太普照的光”,影响社会主义经济的方方面面,决定了两种经济制度的一系列根本区别。

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一、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多数,其中包括在自然垄断领域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的大企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公有资本,在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的形式多样的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多种形式的劳动者合作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在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实现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建立更加完善的劳动民主,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这种劳动平等的先进的企业关系通过国家的倡导推广到全社会,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律体制和文化氛围,形成劳动平等基础上的社会和谐。三、由于剩余价值为公共所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这有利于遏制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为政府通过再分配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奠定了基础。四、公有资本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经营领域的存在,极大地弱化了私有资本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从经济基础上保障了执政党的政治取向。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出发,党和政府推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政策,保证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五、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全方位开放,主张平等互利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之初,只能依靠本国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始终立足本国资源,维护平等交换,寻求全人类可以共享的和平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经济制度:一方面,它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关系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建立资源配置(也就是时间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从确立公有资本的支配地位入手,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克服私有制经济的阶级对抗性质,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并没有完成对劳动异化的全面复归,它保留了商品、货币、资本这种物人颠倒的关系,甚至保留了资本这种“支配劳动的客观权利”,它只是改变了这种客观权利的占有方式,劳动者社会(集体)拥有和支配这一“支配劳动的客观权利”,这是劳动异化复归的开始,而不是完成。然而,从历史的视角看,这开始的一步异常重要[3]。它突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局限性的第二个层面,改变了社会经济关系的阶级冲突性质,使得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可以在劳动阶级自身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权衡与协调中处理。剩余价值的积累与劳动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全面能力的发展不再冲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发展中的和谐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一种有可能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是一种可以容纳现代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新的市场经济,因此也是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有可能引领现代市场经济实现全球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终走向市场经济的自我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可能与未来理想社会直接衔接的终极的市场经济。

尽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还很远,但是,社会主义肩负着人类社会的未来与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