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协调政府与市场:发挥更大空间和能力

社会主义协调政府与市场:发挥更大空间和能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者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真正区别在于: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社会主义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有更大制度空间,有更强协调能力,因此它更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改革取向,社会主义特有的微观基础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就会加强。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侧面,但不应将之等同于或者类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由市场与科层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复合而成,市场与企业的结合是市场经济微观制度的基本架构,市场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更不等于社会主义,政府是最大的科层组织,它与市场的互补是市场经济组织构架的另一重要方面。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是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题中应有之义,无关乎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总体而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层的作用趋于增强,但它始终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垄断不能消除竞争,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治理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的形式与特点会有很大差别,因此需要审时度势、灵活调整。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而言,初期的发展重心在集中社会剩余,加快工业化,建立尽可能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府动员社会力量、提高资本积累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往后去,老百姓手中逐步有了积蓄,政府通过市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社会经济在多元化、多渠道竞争中发展,市场的主导作用就日益增强。一开始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有限,依靠国家的贸易保护发展民族工业是追赶型经济的普遍做法;往后去,随着企业竞争力的逐步提高,贸易保护逐步为经济全球化政策取代,但是,政府仍然要利用产业政策,组织与引导微观主体,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市场经济的体制与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调整,政府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范围和作用特点也将做出调整。有时候,经济发展对体制改革的要求还相当迫切。关键是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及时地科学地做出调整。在这方面,中国经验值得充分挖掘,大书特书。

不仅社会主义经济是如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会面临相似局面。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渐进变化也是常有的事。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演化的路径千差万别,进而出现了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欧洲特色的资本主义、东亚特色的资本主义,这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有很大不同。

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有没有根本区别?当然有区别。但这不是作用大小问题,也不是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政府作用大一点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起决定作用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者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真正区别在于: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社会主义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有更大制度空间,有更强协调能力,因此它更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理论应当深入到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治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有可能超越任何集团利益或政府自身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及时改革政府,调整机构,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权力的进退不以政府自身利益或者任何集团利益为依据,这一点已经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党有能力冲破各种利益格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始终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有效发挥政府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灵活调整政企关系的微观基础。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改革取向,社会主义特有的微观基础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就会加强。保持相当比重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政府、有为政府的重要前提。强调这一点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理解这一点,坚持这一点,对于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具有决定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改革大方向,并不一定意味着扩大政府权力和强化政府干预。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利用信托基金等现代产权形式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实现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体制的转换,改革还有巨大空间[7]。这一改革思路有利于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原载于《海派经济学》,2018年第1期)

【注释】
(www.daowen.com)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4页。

[3]亚历克·诺夫:《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唐雪葆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余文烈等译,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4]荣兆梓:《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5]奥塔·锡克:《一种未来的经济体制》,王锡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6]荣兆梓:《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7]参见拙作:《以资本为主的体制怎么建立》,《政治经济学报(第5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国有经济需要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学术界》201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