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之初,1846年,马克思在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了实践在新世界观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作为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发展的两个阶段肩负同样的历史任务,具有一脉相承的理论抱负。但是二者面对的社会实践与改变世界的方式,却有重大差别。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生长、发育到衰亡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若干发育阶段,走到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衰老期”。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解剖这个现成的社会有机体,分析它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进而找到“改变世界”的方向和路径。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由于内在的根本矛盾,正在走向衰亡,其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是——为一个更加先进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推翻旧制度的社会革命迟早会随着资本主义全面危机的爆发而到来。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说明这一社会巨变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这个研究对象,任何修修补补都无济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破坏旧世界。(www.daowen.com)
社会主义是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在旧制度废墟上崛起,开始其生长发育的漫长历程。建设是执政党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指经济建设,而且必然地包括制度建设。十月革命以后,建设新世界的实践任务落到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肩上,其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也发生相应变化,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必须以全新的形态出现。列宁从治理国家的实践出发,发表了大量演讲与论著,有效处理了新制度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他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大量论述开了日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先河。列宁逝世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共产党内不同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国家经济过程的方方面面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潮。其中对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如商品交换、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运用,国家工业化道路问题,国家机构官僚化问题等,即使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后,苏联在斯大林主导下进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继而斯大林根据计划经济实践主持编写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被引入计划经济理论的窄轨。在此期间,“离经叛道”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南斯拉夫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实践,东欧理论家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对这个模式的质疑、调整,甚至突破体制框架的大规模社会实验。最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近百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但是所有这些从内容到形式千差万别的理论,却有一个区别于前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时也区别于同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特点——它以建设而不是破坏为手段来实现改变世界的目标,基本论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这个成长中的新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