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广泛普及,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个人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等问题。共享经济所涉及的面很广,除了共享单车、网约车、充电宝,甚至就连篮球、雨伞都有共享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但平台方或运营方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来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还是未知的。对于共享经济企业来说,用户数据采集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出现了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人们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无论是用户还是服务提供者,在共享经济平台进行注册时,大多都需要绑定身份证、银行卡进行实名认证。随着各个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壮大,平台企业会收集到越来越多的用户个人信息,继而积累起大量的关于用户的日常行为数据。
另外,共享经济平台都设计了围绕用户的线上社交功能,例如,顺风车社交功能上线之初,评论区存在很多并不恰当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车主和乘客的信息。民宿共享平台Airbnb的房东在分享房屋时也要提供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号码、电话等常规信息,还要提供社交媒体信息。交易结束后,评价又会二次曝光双方的相关信息。这些超出交易之外的信息,让隐私成为一种“货币”,甚至给交易双方的人身财产安全埋下隐患。[14]这些反映用户隐私的重要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必将威胁到用户的各项权益,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人身财产安全。(www.daowen.com)
滴滴在顺风车业务的引导页面上,希望用户填写更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段和职业。但滴滴并没有向用户明示,顺风车司机在接单时,是可以看到这些信息的。而实际上,这些信息未经乘客同意,已经“报”给了顺风车司机。更令人不解的是,行程结束后司机还可以对乘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留言,也可以从滴滴设置的“标准选项”中选,其中就有“颜值爆表”“声音甜美”等对乘客容貌的描述。因此,把乘客变成了“透明人”,让司机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即便是顺路,仍然可以“人多不拉”“长得丑不拉”。这不但拉低了司机的职业道德,还可能引发司机载客动机不纯,年轻貌美的乘客抢着拉,甚至可以绕道“专程”接送。顺风车变了味,对被选中的乘客特别是漂亮姑娘来说,危险系数明显增加。[15]
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017/1245号),强调依法严惩分享经济企业泄露和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意见》要求企业平台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依法合规探索设立分享经济用户投诉和维权的第三方平台。依法严厉打击泄露和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强对分享经济发展涉及的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运用和服务。另外,2017年中国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也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行为提出了明确规定,在具体落实上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