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金融改革:经验与启示

中国金融改革: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改革产生市场化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改革,并通过金融改革支持经济的渐进式改革,实现了经济金融的同步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用共生关系来归纳经济金融的关系应该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也是今后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应该坚持的一种路径。

中国金融改革:经验与启示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金融不能完全自由化,必须结合政府和市场之手。因为金融本质上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金融本身有脱离经济运行的可能,放松金融管制,过度的金融自由化可能会助长金融自我服务和发展的可能,进而可能脱离经济基础的支撑,导致金融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2019年2月28日第62届世界贸易塔西佗讲座上所作的演讲中也指出,“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服务是金融业的魔力,也是金融业者奉献感和自豪感的来源。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数百万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民众对金融丑闻和不当行为感到愤怒。如今时间不长,世界却再一次进入‘镀金时代’,华尔街等金融中心的薪酬水平已达创纪录高点。人们认为金融业偏离了最初的崇高目标,只考虑努力为自身服务,不为民众和经济服务。因此,必须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式,建设安全、可持续、有道德、具有广泛使命感的金融业。”

回到中国的金融改革,通过对金融实施“在线修复”,实现螺旋式上升,有效地避免了因金融改革的力度过大或过度自由化所带来的经济金融不稳定性。从国际实践的比较来看,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不同,中国并未简单地遵循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理念,而是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转型和发展阶段的特定需要来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并且取得了相对更好的改革成绩,见图7。

图7 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

我们认为,中国的改革是经济改革产生市场化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改革,并通过金融改革支持经济的渐进式改革,实现了经济金融的同步发展。这类似于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即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所以,我们认为用共生关系来归纳经济金融的关系应该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经验,也是今后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应该坚持的一种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将中国金融改革的经验归纳为三条:第一,金融改革要蕴育于经济改革之中,服务于经济改革的需要;第二,金融改革的方式应该视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转型的程度而定;第三,金融改革要处理好金融效率提升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不可或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验,也是金融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

着眼当下,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从金融发展指标来看,次贷危机以后,中国货币化率上升30%,但稳定性下降73%,而美国货币化率提高了21%,但波动性是下降了68%;类似的,中国信贷总量比率上升64%,但稳定性下降100%,而美国信贷总量比率提高了2%,但波动性是下降了58%,见表6和表7。

表6 次贷危机前后的货币化率变化(www.daowen.com)

续表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

表7 次贷危机前后的信贷总量比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作者计算。

这可以得出什么判断呢?次贷危机以后,中国通过金融加杠杆维持了经济的稳定性,但是金融波动性增大了,金融的稳定性已经开始远远超过了经济的波动性,所以下一步主要矛盾要进行调整,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对改革开放40年金融和经济的关系的一个梳理,归纳起来有四点:第一,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经济金融共生;第二,金融去杠杆,为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金融严监管,金融回归本源;第四,金融调结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未来,我们要坚守这一正确的改革路径来保证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