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目标不断拓展,既有对初始目标的深化与延展,又有因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全新目标。实现农业增产,跳出“马尔萨斯陷阱”仍然是此阶段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单一方面拓展为多个方面。

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为了反映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目标不断拓展,既有对初始目标的深化与延展,又有因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全新目标。

1.单一目标取向:农业增产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受抗战及内战的波及,当时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52年底全国285公斤的人均粮食产量,表明农业的基础十分脆弱。特别是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在工业化快速推进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粮食需求持续性增长,农产品供给形势十分严峻。基于此背景,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提倡“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其实质是追求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总量的快速增长,缓解粮食供给短缺的压力

2.双重目标取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到1978年,我国农业整体仍十分薄弱,农产品供给形势依旧严峻,农村有两亿五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农业增产,跳出“马尔萨斯陷阱”仍然是此阶段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但与改革前相比,农业增产的指向有所深化,由“以粮为纲”向“在坚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增加农民收入”转变。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宣布,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战略性目标已基本实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央重视农民增收的主要出发点是确保社会安定和工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着眼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目标取向,1978—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约7.4%。(www.daowen.com)

3.三维目标取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虽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探索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列入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同一层次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得以确立并延续下来。

4.多元目标取向: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一目标不仅得以坚持,而且不断强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保障农民连年增收仍然是重要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必须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单一方面拓展为多个方面。在农业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的转变的同时,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在发生着转变,增加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是在农产品供给上,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二是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由规模粗放生产经营向集约高效生产经营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