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我国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将现代农业概括为“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

1.“技术为主阶段”(1949—1978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在高度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农业增产为目标,遵循“技术为主”。中央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将现代农业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水利化”,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2.“技术与制度并重阶段”(1978—2002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我国主要依靠体制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遵循“技术与制度并重”。我国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将现代农业概括为“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www.daowen.com)

3.“制度为主阶段1”(2002—2012年)

从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城乡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制度为主”。我国正式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拓展为囊括现代农业要素的强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完善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的一个综合体,在科学发展的框架下对农业现代化进行全面探讨。

4.“制度为主阶段2”(2012年至今)

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遵循“制度为主”。我国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一个理念”“一条主线”“三大体系”阐释农业现代化,在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对农业现代化进行系统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