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壁垒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壁垒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大部分企业均为国有企业,2015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86.28%的资产均为国有。航天机电的控股方为上海航天工业集团,归属航天八院。航天机电主业包括新能源光伏、高端汽配和新材料应用,这是航天军工企业参与民用领域的一个代表。民参军方面,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得比较缓慢。军转民的过程与航空航天产业一样,在进入其他行业时也会面临所进入产业的进入壁垒。而航空航天产业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则具备独特的优势。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壁垒

从世界范围来说,航空航天工业因为本身的高技术含量,基本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技术水平,所以从航空航天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技术转移中有非常多的成功例子。例如,涡轮增压原本是用在飞机制造上的,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发动机效率,在1906年便用在了雷诺发动机,装在TP-1飞机上,而后GE公司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委托,由著名工程师莫斯研制出了冷却涡轮机匣技术。这本来都是为了飞机研制的,却在汽车市场上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欢迎。后来,该技术被应用在了一系列汽车发动机生产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定期会在其官网上开放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让相关的民用领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资金,获得需要的技术。这些技术专利的开放对于民用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技术和产品,很多都是与航空航天产业相关的,尿不湿、核磁共振、净化水技术等都是从航空航天产业转移而来的。这些技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大部分企业均为国有企业,2015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86.28%的资产均为国有。在军民融合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航空航天产业的国有资本和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其他行业中去,航天机电就是航空航天产业军工企业涉及民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航天机电的控股方为上海航天工业集团,归属航天八院。航天机电主业包括新能源光伏、高端汽配和新材料应用,这是航天军工企业参与民用领域的一个代表。近年来,由于军民融合政策不断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也在加快,航天科技集团也正在按中央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军工国企通过改制、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在不断进入民品市场。

参军方面,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得比较缓慢。以航天为例,几乎所有的技术、人才和政府投资都在两大航天科技集团,民营航天要发展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三无资金,也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少数几家试水者面对重重壁垒找不到入门之道。民间投资虽然看到了这片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但面对现状也不敢贸然进入。因此,民参军的过程是随着国家对于军民融合政策的一步步放宽和深化而展开的。从开始的国家严格管控、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到后期慢慢地放松规制,吸引民营资本和企业。现在,民营企业和资本进入航空航天产业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典型案例。例如,西安天和防务公司通过连续波雷达进入军工生产领域;西安三角防务股份公司则抓住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机遇,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民用和军用航空器配件。这些企业在民参军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壁垒就是政策壁垒,而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技术等壁垒也有所体现,产品差异化壁垒、信息不对称壁垒等较为次要,但也有所体现。目前,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制造主要是三种模式。第一是成本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大型军工企业的下游配套业务,很难提升上去,并且业务量也不是长期稳定的;第二是投资优势模式,指已经取得武器装备生产资格的企业利用民营企业在资本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机制灵活等,实现超越国有企业的提升;第三是技术优势模式,指部分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在技术上超越国有企业,获得领先技术优势,进而能够参与军工国防项目的研发制造。(www.daowen.com)

军转民的过程与航空航天产业一样,在进入其他行业时也会面临所进入产业的进入壁垒。而航空航天产业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则具备独特的优势。前文所总结的几个进入壁垒——政策壁垒和结构性壁垒,结构性壁垒包括必要资本量、规模经济、技术要求、产品差异化、网络壁垒等,在航空航天产业的军工企业“军转民”的过程中也都有遇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