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上生产率是不断进步的。尤其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指数也全部大于1,这表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科研能力对生产力的提高贡献了大部分。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这一章节利用14个省份2000—2015年的数据来测算创新效率及其分解指标变动,分析各个省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效率的发展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推进的,这对于了解航空航天产业创新推动情况有着直接意义。

(一)Malmquist指数及技术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Malmquist指数是衡量全要素生产率从t期到t+1期的动态变化指数,当该指数值大于1时,表明从t期到t+1期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效率有所提高;当该指数值小于1时,表明从t期到t+1期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若等于1则表示不变。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表示从t期到t+1期每个观察对象相对于生产前沿的追赶程度,即企业在t期到t+1期的技术效率变动程度。生产活动中,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管理方法的优劣以及管理决策层的正确与否。当TEC大于1时,表示技术效率改善,即企业管理方式与决策正确;当TEC小于1时,表示技术效率恶化,即企业管理方式与决策不当。技术进步指数(TC)表示企业在t期到t+1期生产前沿面的移动,代表了生产技术变化的程度。生产活动中,该指标反映了技术进步或创新的程度。当TC大于1时,表示生产边界外移,即整体产业技术进步;当TC小于1时,表示生产边界向原点移动,即整体产业有衰退的趋势。

(二)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各地Malmquist指数

本章节选择1999—2013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14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来计算Malmquist指数,并将指数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这14个省份和直辖市为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产出指标为各省份和直辖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投入指标为各省份和直辖市航空航天产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人)、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数据均来自1999—2013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下是用DEAP2.0软件计算出的结果。

由表3.3和表3.4可以看到,中国航空航天产业1999—2013年14个省份和直辖市的全要素增长率均值除了2004年和2009年外几乎都是大于1的,而每个省份和直辖市15年的均值则是全部大于1的。也就是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上生产率是不断进步的。

表3.3 中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航空航天企业平均Malmquist指数变化及分解年度均值

表3.4 中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1999—2013年航空航天企业Malmquist指数15年均值(www.daowen.com)

续 表

从表3.3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13年的15年中,只有2004和2009年小于1,其他均大于1,表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整体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2013年,平均全要素增长率为1.09,但平均技术效率为1,而技术进步指数为1.09,也就是说,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即生产前沿面向外移动,而非技术效率的提高,这说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驱动产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又关系到国防安全,国家每年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但是从数据来看,技术效率水平15年来并没有太大进步,航空航天产业各个省份的资源配置和企业管理能力没有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生产率的提高靠技术进步居多。

从表3.4可以看到,1999—2013年,14个省份和直辖市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都是大于1的,表明这15年中14个省份的生产率都是增加的,一方面这是国家重视和投入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符合生产不断进步的大趋势。尤其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指数也全部大于1,这表明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强,科研能力对生产力的提高贡献了大部分。另外,可以看到,规模效率基本都大于1,最低为0.99,表明规模效率也是不断增加的。与此同时,可看到纯技术效率则有多个省份小于1,大于1的仅有湖北、河北、辽宁三个省,还有几个等于1,这表明15年来大部分省份和直辖市的航空航天企业管理和决策能力并不乐观,对生产率的提高要么毫无帮助,要么拖了后腿。

(三)结果及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这15年中我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航空航天产业的生产率整体是增加的,其中对生产率增加的贡献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提高。这14个省份和直辖市在15年间的规模效率几乎不变,而大部分省份和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则是不变或下降。由于综合技术效率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综合技术效率在这15年间是下降的。这表示大部分省份和直辖市航空航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没有改善或是略有下降,对整体生产率的提高并无助益,甚至存在负作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非常高。2015年,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中17.54%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的64.53%,其中飞机制造业中27.52%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的75.65%,航天器制造业中30%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的59.8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中的大型企业基本上从2005年开始占比就固定在17%左右,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也一直在70%以上。这种集中度极其高的市场结构使得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大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没有过大的竞争压力。第二,这些占比很高的大企业大部分是国企。航空航天产业的军工国企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长期依靠国家订单吃饭,缺乏市场竞争,其灵活性、市场反应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都较低。第三,由于国防属于公共产品,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的军品生产属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本进行研发和生产。由于国有资本的特殊性,没有成本约束的国有资本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来讲意味着丧失了价值创造的压力,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也随之下降。因此,要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在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外,更应重视整个产业的市场结构的改善,吸引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的进入。目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是打破军民之间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航空航天军工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一个有效且必需的途径。这对于提升我国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