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目标与特点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目标与特点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民融合包括基础结合、体制机制结合、经济结合三方面。图2.2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解析,最终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科技工业的融合以及军事人力和国家人力的融合。中国推进的军民融合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二是“三共”——军民共性、军民共享、军民共生。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目标与特点

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OTA,1994)把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CMI)定义为“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DTIB)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CTIB)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NTIB)的过程”。杜人淮认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破除国防和军队建设体系与经济社会建设体系的壁垒,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国家建设体系,最大程度凝聚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合力,发挥好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中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包括军品军工军事、军口等,主体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防动员部门;“民”是指经济和社会建设,包括民用科技工业、民品、民口、民事等,主体是民用科技工业和应急管理部门。军民融合包括基础结合、体制机制结合、经济结合三方面。基础结合包含了基础、设备设施、人力资本等,属于军民融合产业的投入;体制机制结合包含了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方式、运行机制等,属于军民融合产业的运行;经济结合包含了产品、产业、规模与效益,是军民融合的产出部分。从宏观角度说,军民融合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发展;从部门层次来说,军民融合主要涉及军工部门、军队、民口、军工集团及其他大型企业集团等;从微观角度说,军民融合主要涉及企事业单位等。航空航天业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也存在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产业发展壁垒的理解与分析就是重要的环节。图2.2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解析,最终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科技工业的融合以及军事人力和国家人力的融合。中国推进的军民融合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www.daowen.com)

一是“三双”——双向参与、双向转化、双向支持。其中,双向参与表现为军参与民、民参与军,民参与军则包含了科研生产和维修、检测等服务保障活动;双向转化则表现为产品、技术、设备、设施、工程等的军转民用、民转军用;双向支持则表现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即军爱民、民拥军,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等。

二是“三共”——军民共性、军民共享、军民共生。其中,军民共性主要表现为军民技术、设备、设施、工程、标准、计量、生产线等多方面的两用型;军民共享则表现为设备、设施、装备、材料、人员、技术、成果、生产线、工厂实验室、试验场等资源、产品和场所的共用;军民共生表现为军民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共同建设,军民人才共同培养使用,军民科技发展协同开发和创新,军地重大应急共同参与等等。

三是“三互”——互相嵌入、互为一体、互为依托。其中,互相嵌入指的是产品、技术、工程等军民功能互嵌,军地战略规划互嵌;互为一体在宏观层次上指的是军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统筹、一体化协调、一体化布局,中观层次上指的是军民产业一体化、区域发展军民一体化,微观层次上指的是军民实体一体化,这个可通过相互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达成,军民活动一体化则指的是在研究、生产、检测、维修、采购、物流、服务等多方面的一体化;互为依托指的是经济社会建设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军带民”。国防和军队建设依托经济社会建设,“以民强军”,发挥双向支撑拉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