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社会市场经济及其影响

传统社会市场经济及其影响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其实并不意味着数千年间中国没有市场、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在进入近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商业和手工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市场经济曾相当繁荣。”独资经营即所谓的业主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业主制企业普遍存在于中小工商业者中,也存在于规模较大的工商业资本家中。

传统社会市场经济及其影响

说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其实并不意味着数千年间中国没有市场、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在进入近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商业手工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市场经济曾相当繁荣。”[6]中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存在独资经营与合伙经营两种形式。独资经营即所谓的业主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业主制企业普遍存在于中小工商业者中,也存在于规模较大的工商业资本家中。合伙经营即所谓的合伙制企业,包括一般合伙和股份合伙两种。一般合伙与股份合伙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合伙资本是否划为等额“股份”。股份合伙普遍存在于晋商、徽商等地方商人的商业经营之中。不过,封建时代的商业、手工业活动中,活动主体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财产权利受到家族、社会、国家等各方面非市场规范的制约,人格的独立是不完整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也尚未确立。行为主体的活动不能遵循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人的行为规范。尽管如此,传统商业和手工业的经营结构也是一种将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产销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明清以来的私营商业和民间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更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因此,研究者认为:“传统商业和手工业既不同于近代企业,又有作为市场主体的某些共性。这种前近代社会的经济组织在进入近代社会后仍会长期存在,并对新式企业产生影响。”[7]这种影响是广泛的、深入持久的,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是传统社会中的官府手工业、官营商业,还是民间作坊、工场、商号、行栈,其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无不对近代企业造成影响。有的新式商业企业原本就是从传统的商号演变而来的,如上海早期的百货店是从传统的京货店、广货店演变而来,北京的瑞蚨祥、达仁堂等也是历史悠久的大商号。有的近代企业,特别是工业交通等新兴产业部门,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传统经济中的合伙、合股等方式也对它们产生影响。如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的官利制度、北洋政府时期的保息政策,都有着传统经济的痕迹。(www.daowen.com)

中国古代的书籍生产、流通与消费,在相当长的时期都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还称不上“出版业”。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大抵是在唐朝发明的,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则到了宋代。隋唐之前,“图书的手抄生产虽有一定的组织形态,政府部门管辖的抄书人数不少,一些书坊书肆也经常雇佣读书人为之抄书,但毕竟不能成百上千地复制同一本书籍。……由于手抄的限制,书籍的生产和流通都难以得到发展。那时用手抄复制书籍的手段,还很难说是出版”[8]。说“手抄出版”不是出版,学界并不都能认可,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生产规模的限制,这种出版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局限则是肯定的。雕版印刷的发明与普及,大大促进了出版业的形成和发展。唐宋以降的千余年,人们对书籍的社会作用越来越重视。“文人学者用它来传播思想,人民群众用它储存经验,封建大一统国家用它来沟通信息。这种发端于民间的工艺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业,由于它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复制成百上千的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而渐渐进入流通领域,具有了商品的性质。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出版才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共事业,一种手工业体系,一种文化的最新积累手段,一种牵涉许多门类的文化分支而相对独立出来,逐步形成了它的独特的形式、机构、格局以及人员建制。”[9]从宋代开始,如果以经济形态进行划分,则整个社会的出版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即官办的正式出版机构、私营以及商办的书坊书肆。“这种三分天下的形式,自宋始,中经元、明,迄清朝鸦片战争前后,到最后为新的出版机构替代前,历时900年左右。”[10]不同的刻书机构,经营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书坊刻书带有更浓厚的经济色彩。书坊的出版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往往拥有自己的写工、刻工和印工,组织形态较为完整。它们往往前店后场,自己编辑、校雠、写刻,自己售卖。这是我国开始最早、分布最广、印书数量最大、内容丰富实用、形式多样的民间出版机构。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的各类刻书经营未成规模,管理缺乏制度,与西方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印刷在西方社会中,主要是一种营利行业,随着工业革命而发展为一种庞大的出版工业,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印刷术的主要功能并非牟利,却总含有一种很强烈的道德观念。包括毛晋在内的历代私人刻书家以至国家最高出版机构——国子监在印书时,并不善经营,只强调刻书对知识的传播和文化保存,重义轻利被认为是人生的一种美德,所谓‘传先哲之精蕴,起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美谈’。……图书发行基本听任民间自行其是,各级政府几乎无所作为,故图书产量不低,然而流通渠道不畅,获得艰难,民间的图书发行业单打零敲,难以上规模成气候。各级政府管理不力,书坊剽窃、盗版、擅刻、擅改屡见不鲜,认真总结这些历史教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11]显而易见,中国近现代出版的转型,民营出版业的发展,从体制、制度方面得益于传统书业者并不多。当然,传统的业主制出版机构在近现代得以延续,丰富了现代出版企业生态,有的如亚东图书馆还创造了堪称辉煌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