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专家认为,19世纪末世界经济达到的高度一体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普遍与国际金本位制挂钩,而另一些则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出色地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伦敦的金融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原因之一。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一直坚持金本位制(当时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这样做),所以这里有必要详细地阐述一下金本位制这一概念。
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曾有许多不同的商品充当过货币标准(如土地、家畜和小麦),而黄金和白银则一直是最合适的等价物。作为货币标准一项重要的功能便是确认该货币体系的价值单位,其他形式货币都可以转换成这个单位。因此,中世纪英格兰法律认定一磅重纯银即为“一英镑”。那时国家采用的是银本位制,尽管实际流通使用的银币只是一磅纯银的几分之一。到了18世纪,英格兰名义上使用金银复本位制,但事实上铸币中金币的价值定值过高,所以流通中的金币——称为“几内亚”,得名于非洲一个金矿产地——便大量代替了银币。拿破仑战争期间,英格兰银行在政府准许下宣布“停止支付”,就是说拒绝客户用银行券来兑换银行储备的金银;严格地讲,此时的英国货币体系已经丧失了其基本功能,只存在“不兑现纸币”(fiat money),或称“强制流通券”(forced circulation)。
战后,政府决定回到单一金属本位制,但这次选择的是金本位而不是银本位。18世纪名义上虽然是复本位,但实际上是金本位制,因为金比银更有市场,从而更被广泛使用。但货币仍旧称作“英镑”,一单位货币的价值(价值标准)就是一磅黄金的价值,精确量为113.001 65格令的“高含量的金”(纯金)。根据议会法案的条款,实行金本位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规定:(1)皇家铸币局(Royal Mint)必须能以固定的价格买卖任意数量的黄金;(2)英格兰银行,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银行,必须能即期将债务(包括存款、银行券)兑换成黄金;(3)不准对黄金的进出口强加禁令。这就意味着黄金成为英国的货币基础以及整个国家的货币储备。英格兰银行保险库里黄金的数量决定了它可以发放多少以银行券和存款为形式的信贷;这又进一步决定了其他银行能派生出多少以银行券和储蓄为形式的信贷。同时黄金的进出口(用作结算平衡之用)会导致货币总供给的波动,从而造成了价格的波动。如果国际黄金流动平缓,或者当流入等于流出(这是最常见的状况)时,价格基本平稳。但是当巨额黄金流入时,如1849—1851年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大发现那样,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以及突然的挤兑,引起货币恐慌。19世纪曾周期性地发生这样的情况。
在19世纪的前70多年,其他大多数国家,或是实行银本位,或是复本位,或是无金属本位。但由于英国在国际商业中的地位显赫,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被其经济波动所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经济波动转向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增强。
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法国曾建立了一个短期的拉丁货币联盟(Latin Monetary Union),来替代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虽然法国名义上是复本位制,但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大发现造成了物价的整体上升及黄金相对于白银发生了贬值,政府就改用了实际上的银本位,并且力劝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也加入了联盟。[加入联盟后一年,意大利和奥地利爆发了战争,于是就推出了货币联盟,开始使用强制流通纸币(corso forzoso)。]加入货币联盟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每个国家都把本国货币精确地与固定重量的纯银等值(比利时和瑞士已经使用法郎,而意大利也调整币值,使得新里拉与法郎等值)。紧接着,保加利亚、希腊和罗马尼亚也加入了货币联盟,统统把本国货币调整为与法郎等值。然而没过多少年,随着新银矿的发现,黄金与白银的相对价格开始回升,便宜的白银如洪水般地涌入,拉丁货币联盟的国家为了不造成通货膨胀,采取了禁止自由买卖白银的措施,最终这个联盟还是瓦解了,各国又回到了金本位制。(www.daowen.com)
同时,继英国后第一个官方表示采取金本位制的国家是新的德意志帝国。普法战争胜利后,俾斯麦首相从战败国手中获取了史无前例的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在这笔巨款的基础上,政府采用了新的计账货币——金马克,并且建立德意志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及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鉴于德国在世界经济中如日中天的地位,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金本位的浪潮中。
美国在内战前名义上使用复本位制。南北战争期间,南北双方都发行不能兑换的纸币。当然,南部发行的纸币最终成了废纸,尽管美钞只含有不足值的黄金,但是北方政府的“美钞”(greenback)依然流通。1873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声明1879年开始美钞可以赎回黄金。与此同时,1873年开始的价格暴跌导致农民和白银生产商怨声载道。他们反对这项“肮脏的法案”,要求能无限制铸造银币,但是遭到了政府的拒绝。1879年,美国实际上已经开始使用金本位制,虽然国会直到1900年才正式立法通过。
整个19世纪,沙俄名义上采用银本位制,但是由于政府在国际金融中地位卑微,所以常会求助于大量发行不能赎回的纸币。19世纪90年代,维特伯爵(Count Witt)任财政大臣,大力推动工业化。当时,俄国政府向法国借了一大笔债,维特伯爵认为俄国应该采用金本位制,并于1897年开始实行。同年,日本从中日甲午战争胜利中获得巨额赔偿,并把这笔钱作为中央银行储备,官方表示采取金本位制。于是在20世纪之初,实际上所有的主要贸易国都采用了金本位制,这种局面持续了近2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