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知识更新的高效速度?

如何实现知识更新的高效速度?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者的知识更新一定要“速”。所谓“速”,就是加快知识更新,使知识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956年,由当时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就是根据毛泽东提议,组成标点委员会,由顾颉刚等21位专家通力合作,重新点校后排印出来的。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

如何实现知识更新的高效速度?

领导者的知识更新一定要“速”。所谓“速”,就是加快知识更新,使知识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速度、各种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一个人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加快学习,做到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趋向合理,才能跟得上发展变化的形势;一个组织,也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把学习、进步当成一项全员的、持续性的事业来做,才能不落后于世界大势。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如果学习的速度落后于形势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领导者只有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始终瞄准前沿领域和前沿知识,加快学习,持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发展规律、善于驾驭全局、能够开拓创新的现代领导者。

如何迅速地使领导者的知识更新,根本在于转化和运用。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学习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127”法则,即学习与发展通常70%来自亲身体验,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培训和理论学习。之所以需要亲身经历,正是为了寻找一些能够触及心灵、引发反思的事件。因此,领导者要知道“功夫在诗外”的道理,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加强和改进学习,不能为学习而学习,尤其不能搞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经院哲学”式学习,要把学习渗透到工作之中。

延伸阅读

毛泽东与《资治通鉴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1956年,由当时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资治通鉴》(包括随文加入的胡三省注),就是根据毛泽东提议,组成标点委员会,由顾颉刚等21位专家通力合作,重新点校后排印出来的。这个点校本一印再印,发行量很大。

毛泽东的藏书中,既有《资治通鉴》的线装本,又有1956年初版的这个点校本。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同一史书里,都留有他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www.daowen.com)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逐年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这1362年间发生的大事。除采用正史资料外,还博采杂史222种以上。书中记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而不乱。因此,这部编年体史书,体大思精,不但史料充实,而且文笔生动,特别是它的时间概念极为明确具体,让人爱看,看了还想看,又很耐看,其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毛泽东生前戏称她为“孟夫子”)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读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毛泽东读书的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让孟锦云终生难忘。

最后,毛泽东曾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现在,一部线装本《资治通鉴》仍静静地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卢志丹:《毛泽东品国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