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竞争力结构特征,本文改进了CMS二层次分解模型,将出口竞争力结构效应区分为国别竞争力结构效应、产品竞争力结构效应、竞争力结构交互效应等三部分。基于改进的CMS模型,研究了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动态特征及波动因素,主要结论表明:(1)中国农产品在RCEP国家市场的出口规模不断增长,主要集中在日本、越南、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种植业、农副业等产品类型;出口增长主要源于RCEP国家总体进口规模的扩大,其次为产品进口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别进口结构的变化,但是RCEP国家进口规模不稳定,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波动性较大。(2)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提升,对出口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出口规模较大的国别和产品市场上,中国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韩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畜牧业等产品类型上,对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不过国别与产品竞争力结构的交互效应缓和了部分不利影响;另外,动态分析发现,近些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3)供需交互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较弱,中国出口竞争力变化较好地适应了总体进口规模的变动,而未能与进口结构变化相协调,这一特征在日本、越南、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市场以及种植业、农副业、渔业等产品市场上表现明显。
针对中国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利用RCEP正式签署的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充分挖掘域内农产品市场潜力。通过增加国际贸易运输、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降低中国进出口贸易成本;通过优化报关、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不断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区域内贸易交易结算机制和争端协调解决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环境;加强农业技术、产品标准、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需求的规模扩大,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2)提升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实现农产品规模生产,降低平均成本;鼓励山地丘陵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应用财政贴息和调减法定准备金等手段,鼓励涉农企业上市融资或者银行贷款,扶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产品科技研发的项目支持力度,实施不低于国际标准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全流程监管,建立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多模式销售渠道,扩大在RCEP国家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国家和产品市场。(3)积极推进中国与RCEP国家的经济、科技、学术与文化交流,通过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充分挖掘区域内有价值的要素资源和有效的市场,基于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有效配置机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升、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贸易的便捷、高效和规模的扩张,实现出口竞争力提高与进口规模扩大的良性循环。(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